下面有李泌的簽名的齊王府大印。
裴遵慶當即道:“我們進宮吧!向皇后匯報此事。”
天子李亨病重時下了一份旨意,他因病重而無法理政,由皇后攝政,代理他處理政務,一切重大軍政事宜皆由皇后定奪。
一般情況,天子病重,應該是太子攝政,朝廷沒有太子,也有皇嗣,但在關(guān)鍵時刻,天子李亨選擇信任皇后,并沒有選擇皇嗣。
這其實就是當年唐高宗李治干的事情,把大權(quán)交給皇后武則天。
張皇后在麟德殿接見了五名相國,李輔國在這個時候露面了。
隔著一道竹簾,張皇后胖大的身軀坐在榻上。
裴遵慶躬身道:“啟稟皇后娘娘,這是齊王剛剛送來的牒文,向我們說明派兵進駐河陽縣的緣由,是為了保護齊王安全。”
張皇后擺擺手道:“未經(jīng)朝廷同意,就擅自派兵入境,哪怕發(fā)來牒文,也是極為惡劣之事,朝廷就算不追究,也要拿出一份態(tài)度出來。”
崔煥躬身道:“啟稟皇后娘娘,現(xiàn)在當務之急是齊王殿下要過函谷關(guān),估計最遲明天就到了,我們現(xiàn)在就要做出決定,到底準不準許齊王來洛陽?”
此時張皇后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她看了一眼旁邊的李輔國,李輔國會意,走出來道:“皇后娘娘,齊王殿下是為奔喪而來,如果朝廷阻攔,就顯得太不近人情,微臣的建議是放行,而且既然是私事,建議朝廷就不要關(guān)注了。”
李輔國說得很輕巧,但實際上他回避了很多重要問題,首先是李鄴帶了三千騎兵過來,這三千騎兵怎么安置?其次李鄴要進洛陽城,他能帶多少護衛(wèi)進洛陽城?
還有就是三千精銳軍隊抵達洛陽,如果李鄴在這個時候發(fā)動宮廷政變,朝廷又該怎么應對?
更重要是,很多事情都要由大元帥來決定,不是政事堂能處理,李輔國在不知不覺間給裴遵慶等人挖了一個坑。
李輔國已經(jīng)發(fā)話,張皇后便點了點頭,“李相國說得有道理,既然是來奔喪,就不要阻攔,準許齊王來洛陽,至于其他事情,裴相國,你們?nèi)グ才虐桑 ?/p>
說完,張皇后起身走了,李輔國嘲諷地看了裴遵慶一眼,也轉(zhuǎn)身離去。
裴遵慶嘆口氣道:“立刻通知函谷關(guān)放行,至于其他事情,我們商議一下吧!”
崔煥眉頭一皺,“但我們沒有權(quán)力通知函谷關(guān)放行,這是大元帥府安排的!”
裴遵慶一陣頭大,要是天子主政,這些都不是問題,現(xiàn)在張皇后代理主政,看似什么都要管,但實際上什么都不管,丟下一堆麻煩的后續(xù)事情。
裴遵慶實在不想去找魚朝恩,但他又不得不去,要不然李鄴進不了函谷關(guān),張皇后會追究他的責任。
裴遵慶只得嘆息一聲,“好吧!我去找魚朝恩。”
但宦官給穿上的小鞋不是那么容易脫下,當裴遵慶來到大元帥府,卻被告之,魚司馬剛剛出發(fā)去偃師縣巡視神策軍去了,要明天下午才能回來。
裴遵慶傻眼了,急問元帥府官員道:“什么時候走的?”
“剛剛才走,一刻鐘前,本來沒有這個計劃,臨時決定去偃師。”
裴遵慶心念一轉(zhuǎn)便明白了,這是閹黨在給自己穿小鞋呢!如果李鄴過不了函谷關(guān),皇后只會責怪自己。
裴遵慶忍住怒火又問道:“函谷關(guān)軍隊放行,除了魚司馬,還有誰能下令?”
官員很客氣稟報道:“回稟相國,放行五千人以上軍隊過關(guān),必須有天子詔書,五千人以下,需要大元帥的令箭和軍令配合,令箭在魚司馬手中,大印在李長史手中,所以要他們二人同時操作。”
裴遵慶這才想起李輔國對自己嘲諷的目光,因為自己還得去求他,不光要求李輔國,還要求魚朝恩,無論如何裴遵慶辦不到,何況魚朝恩去了偃師,至少要明天下午才回來,根本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