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中央,一個不斷旋轉、閃爍著幽藍色光芒的復雜立體光錐體懸浮在半空中——
那是空間站的量子通信核心處理器,通過糾纏粒子實現與地球、“方舟堡壘”乃至月球基地的瞬時、絕對保密的信息傳遞。
周圍是一圈圈向下階梯式分布的控制臺,數十名身著灰色技術制服的操作員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瀑布般流過的數據流,手指在透明鍵盤上快速敲擊,低聲進行著通訊確認。
整個大廳籠罩在一種低頻的、蜂群嗡鳴般的電子音中,充滿了未來感和信息洪流的力量。
“董事長先生,瓦拉比博士,”陪同的技術主管恭敬地介紹,“依靠天網系統,我們的量子通信網絡目前覆蓋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點七,冗余通道完備,理論上可以抵御任何形式的傳統電子干擾和竊聽。這里是集團在太陽系內信息傳遞的絕對樞紐。”
哈夫克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那幽藍的光錐,眼中流露出滿意之色。
“絕對的控制,需要絕對的信息傳遞。很好。”
緊接著,他們來到了與之相鄰的AI安防網絡控制中心。
這里的氛圍更加肅穆。巨大的環形主屏幕上,顯示著整個“門戶”空間站及其周邊空域的實時三維模型,無數綠色、黃色、紅色的光點在模型上閃爍、移動,代表著己方單位、友軍、未知目標或潛在威脅。
復雜的算法不斷分析著來自數以萬計傳感器的數據,自動評估威脅等級,并生成應對方案。
“我們的‘天網’系統,”安全主管介紹道,“整合了行為識別、能量特征分析、威脅預測等七百三十九項子系統。它可以監控空間站內每一個人員的實時狀態,也能在零點三秒內鎖定外部百萬公里內的任何非授權接近物,并自動激活相應的防御措施。”
哈夫克看著屏幕上精密而高效的監控網絡,淡淡地評價道:
“警惕,是生存的代價。也是勝利的保障。”
離開信息與監控中心,接下來的行程充滿了冰冷的鋼鐵與武器的力量感。
他們乘坐內部磁懸浮軌道車,穿行在空間站的外圍防御區域。
透過軌道車寬大的觀察窗,可以看到空間站外部結構的壯觀景象。
巨大的、交叉式布局的電磁炮塔如同鋼鐵巨獸的犄角,從空間站的主體結構中延伸出來,粗長的炮管在星光下泛著冷冽的寒光。
導彈垂直發射井的蓋板偶爾開啟,露出里面如同蜂巢般排列整齊的、閃爍著危險信號的彈頭。
這些武器系統覆蓋了全方向的所有攻擊路徑,強大的火力與相對薄弱的傳感器、能源節點等設施交錯分布,形成了一張幾乎無死角的立體防御火網。
“任何企圖靠近‘門戶’的敵對力量,都將在這片鋼鐵風暴中被撕成碎片。”
巴希爾在一旁充滿自豪地低語。
軌道車最終停靠在一個無比龐大的內部艙室——
基地防衛機庫。
這里的規模堪比地球上最大的航空樞紐機庫,穹頂高聳,望不到盡頭。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機油、高溫金屬和臭氧的味道。
此刻,機庫內并非全部處于戰備狀態。
數艘CV-II003型輕型護航艇正靜靜地停放在各自的泊位上,如同休憩的猛禽。
工程機器人如同忙碌的工蟻,在艦體周圍進行著檢修和維護工作,焊接的火花不時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