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暉緩了一會,握著鼠標,把文件翻到最前面,重新認真地看了一遍。
這一次,他要冷靜地用動漫工作者的視角來看!
肚子咕嚕嚕叫著,他又喝了口咖啡,壓住了饑餓的感覺。
終于,第二遍故事結束。
余暉的情緒再度失控。
他望著最后一幕的文字,想象著又是一年亡靈節,小男孩逝去親人的靈魂通過亡靈界的安檢口,驗證有人祭奠自己、記得自己后,回到親人身邊,與小男孩活著的家人,共聚一堂,載歌載舞。
想象著這一幕,他忍不住熱淚盈眶,淹沒了視線。
不行了,奶奶剛去世不久,他最近本就是強撐著精神工作。此時此刻又怎么理性?
他小的時候不懂清明節的意義。剛畢業的時候,只覺得那是個假期。
而當自己跪在最前面的時候,才明白了清明上墳的意義。
沒有人會對一堆土產生感情,直到那里住上了他最親近的人。
而且是陰陽兩隔……
余暉抽出紙巾,擦了下眼淚,重新看向屏幕。
但此時此刻,這種感覺似乎變了。
他知道這是動漫,這是編的故事。
但他感覺似乎什么地方被填滿了。
只要記得,奶奶就不會死對嗎?
她去的地方,也不是陰森森的地府,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天堂,更不是恐怖詭異的地獄,而是一個和這里相差無幾,甚至有音樂的世界。
只要他記得奶奶,她每年就能通過安檢,回來看他對嗎?
這么想來,清明節似乎不那么悲傷了。
那不是被一層黃土隔開的日子,不是陰森森的活動。而是溫暖的、充滿愛的家庭團聚。
余暉把紙巾丟在桌上,撐著腦袋深吸了幾口氣,逐漸壓制住情緒,努力讓自己從專業的角度,去重新審視。
忽然覺得,自己實際上挺缺乏死亡教育的。
小時候第一次有親人去世,他就聽到爸爸說,太奶奶走了。他不明白,那是去哪了?
后來,長大逐漸明白了。但在各種影視作品的影響下,覺得死亡是需要回避的,是晦氣的。
哪怕在電視機里見到棺材,也有些忌諱,擔心沾染上霉運,于是默念著“見棺發財”。參加葬禮回家還要“祛除晦氣”。
仔細想來,從小到大的課堂上,似乎教過如何考試,如何就業,新生命如何誕育,細胞的衰老……但從沒有涉及過如何面對死亡。
大家懂得歌頌犧牲的崇高,但卻不知道如何面對親人平凡的、必然的死亡。
問爸爸媽媽,就是回避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