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陳狗兒不堆積木了,專注等著貓兒弟弟堆好積木,然后把貓兒弟弟堆的積木推倒。
陳標本想訓斥陳狗兒,但他見到貓兒的積木被推倒的時候,貓兒臉上帶著開心的笑,便嘆了口氣,任由兩人去了。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大概就是小四小五兄弟倆玩樂的方式吧。既然小五很開心,他就不插手了。
陳標將信紙展開,認真看方國珍的獻策,和自己搜集的信息做印證。
方國珍的書信很有意思。他為了想朱元璋全面展現自己家人的能耐,讓家里每一個人都單獨寫了獻策。
他的幾個侄子也不例外。
陳標看完厚厚一疊書信后,從中選出了三個人的獻策。
第一個人是方國珍的幼子方行,字明敏。
明敏原來是方行的名字,他原為方國珍二兄方國璋的次子。方國璋死后,因他年幼,方國珍做主將其過繼到自己名下撫養,所以他現在是方國珍幼子。
方行的書信字跡很漂亮,文辭很清麗,一看就是個很有學問的人。
同時方行對海外見識很廣,看得出他讀了很多海外的書籍。他還在信中說,自己精通多門外語。
第二個人是方國珍的長兄方國鑫之子,方明善。
方明善不僅是方國珍侄子,也是方國珍的義子。他是方國珍集團中和朱元璋軍隊交戰最多的將領。
方國珍投降的時候,曾把這個義子的名字點出來,推脫是方明善性格暴躁,不服從朱元璋,自己才多次反復。
不過朱元璋沒有殺方明善,方明善也在應天被軟禁。
雖然方國珍賣了方明善一手,但這次也給了方明善獻策的機會。
方明善的字跡和他暴躁的性格完全不同,非常的中正平和。他所獻的策是關于治民安民的經濟之策。
方明善認為,琉球和
瓊州都是對外重要的門戶,應當好好經營。他經過多年經營溫州的經驗,提出了如何基于商業,將當地經濟盤活,讓當地百姓歸心。
陳標聽自家爹提過方明善。
方明善雖然打仗不怎么樣,但卻是方國珍麾下唯一一個懂治民、懂水利的人才,具法度、有善政。
主公麾下很缺懂治民的人才。方明善能看到琉球和瓊州的重要性,這戰略眼光也不錯。
以上兩個人都能成為主公急需的文臣人才,陳標決定為他倆寫推薦信。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第三個人的獻策,陳標很喜歡,但陳標認為他的主公可能不喜歡。
第三個人叫方明謙,方國珍弟弟方國珉的兒子。
這人聽說是個存在感挺低的悶葫蘆,性格非常好,還沒上過戰場。
但這人字跡剛正鋒利,獻的策更是鋒芒畢露。
方明謙在信中只說了一件事,那就是“隔壁倭島一島宵小,倭寇肯定為患,一定要在沿海多修筑工事抵御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