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標道:“起來吧。你精通多門外語,還看過許多海外的書籍,和我說說你對海外的見解。”
方行起身,滔滔不絕講述起自己對海外的見解。
陳標頻頻點頭。
看來這個人是真的做了許多調查,不是憑借想當然。
自己出海的時候,或許也能把他帶上。
不過方行本身是個會騎射打仗的文人,關注海外的事多和文教有關,對科技并不在意。
這一點是封建文人的通病,陳標不會因此降低對方行的評價。
方行有這個底子,他就好繼續教導方行。
不過方行同時又是個厲害的文人,陳標有些擔心,自己把方行要到身邊,會耽誤方行的前程。
于是陳標實話實說道:“我想建立海外商線,讓大明比大元走得更遠,看得更廣。但我看得出來你很有文采,如果留在朝中,應該能成為一個青史留名的文人。勉強將你要走,可能會耽誤你的前程。”
方行不由有些猶豫。
身為文人,他當然不愿意經商。不過他又想跟著陳標。
方行問道:“在下通過勞動改造后,可以考入應天小學嗎?”
陳標失笑:“你的學問還讀什么小學?這樣吧,反正還有時間,我先給你布置一些海外的功課,你一邊勞動改造一邊做著。你不想隨我經商,便留在朝中翻譯和編纂海外書籍,也是一項好工作。”
方國珍忍不住道:“經商怎么了?以前我們窮的時候,想經商還不行呢!陳先生這樣的大儒都愿意經商,你有什么丟不下臉!你這個文人難道比陳先生還厲害!”
陳標趕緊道:“方將軍,不能這么說。現在文人大多都是不喜經商的。我本就是豪商之子,所以繼續做這等事沒什么。但方行最好還是別挑釁正統文人的思想。我爹護得住我,你護不住他啊。”
方國珍愣了愣,黯然道:“說得也是,謝謝陳先生提醒。”
陳標如此推心置腹,讓方國珍心里感動不已。
他想,怪不得朱元璋麾下將領對陳標交口稱贊。和陳標相處真的舒服。
陳標先問完最關心的三個人之后,又點了一遍其他人的名挨個詢問,一個不漏。
他照顧了其他方家人的面子,但這些方家人都看得出來,陳標最重視的是方明謙、方明善和方行。因為陳標只和這三人說了“未來”。
方國珍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眼神頗有些恨鐵不成鋼,但也無話可說。
除了一直很低調、不怎么受重視的方明謙,方明善和方行都是他子侄輩中一文一武的佼佼者。陳標能挑中他們,確實是有眼光。
當陳標說完之后,正準備離開,方國珍結結巴巴問道:“先生沒有什么要問我的嗎?”
陳標愣了一下,失笑道:“方將軍說笑了,能問方將軍的只有主公。為了安撫人心,主公至少會給方將軍封個王爵。不過方將軍將來能不能領實職,我可就說不準了。主公的心意,當臣子的不能隨意猜測。”
方國珍遺憾的同時又松了一口氣,拱手道:“有先生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年紀也大了,也該致仕了。”
陳標搖頭:“能不能致仕,方將軍說不準能自己爭取一下。這不是還有勞動改造嗎?”
方國珍眼睛一亮,立刻道:“謝先生指點!”
他趕緊向兒子使眼色,讓兒子捧出個匣子。
方國珍道:“我只帶了這么點東西來,請先生不要推辭。”
陳標道:“這個我就要推辭了。你們以后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還是自己留著吧。我都說了,我家是豪商,什么好東西我沒見過?我沒見過的,我三個哥哥也幫我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