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沒敢跟過去。
他火急火燎回到明王府,立刻召開緊急會議。
標兒生氣了!怎么辦!
心腹們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這些人大多都知道標兒的身份,就算不知道,也知道標兒的能耐。標兒若要使喚他們,都使喚的動。”李善長道,“主公不需要擔心。”
朱元璋抱怨:“我本來也這么想。但我站在標兒的角度,意識到上了官場和私下里拜托長輩們做事不一樣。在官場上,這些人都是我的心腹,是很大的官,他為了不顯得自己囂張,不讓朱元璋忌憚,肯定不會使喚這些人。”
哦,對哦,標兒還在想什么功高蓋主、太過囂張會被主公滅滿門的事。
心腹們皆露出尷尬的表情。
他們居然忘記這件事了。畢竟誰會把“陳家功高蓋主被朱元璋滅滿門”的事放在心上啊。
宋濂道:“主公,你不是說還有伴讀嗎?年輕人自然不可能一來就授官,東宮的官職本就不會授予他們。所以太子伴讀這個職位很合適。主公只需要再點幾個人成為太子伴讀,標兒就會以為主公早有決斷,只是詔令下晚了一天,讓他誤會了。”
朱元璋再次嘆氣:“也只能這么辦了。你們宗族子弟有誰適合當太子伴讀的,先把名單呈上來。我可說好了,如果標兒說這些人不好,你們別來找我抱怨。你們也不可告訴他們標兒的身份。”
眾人立刻領命,琢磨家里有沒有能幫襯陳標的人。
這是親近太子的好機會,但若機會使用不當,那就是禍事了。
至于家中年紀較小的人則十分遺憾。還好在應天小學讀書也能經常和陳標見面,他們只能叮囑自家
兒子好好讀書博得陳標喜愛了。
除了眼前的心腹,朱元璋也從其他臣子家中子弟選人。
名單看上去很廣,朱元璋選來選去,僅選到了宋璲、劉璉、朱異三人,簡直無顏面對陳標。
他萬萬沒想到,能選的人居然這么少。
原因無他,武將子弟中,跟隨他一起起兵的將領年紀都和他差不多。大部分窮兄弟都是跟隨他之后才有錢娶媳婦,所以孩子都和陳標年紀差不多。
陳標這個年紀已經名揚天下,但其他將領與陳標同齡的孩子,還在為應天小學的期末期中考試成績痛哭流涕,有個屁的用。
將領的子弟稍稍年紀大一點的人,就已經跟隨自家父輩從軍在外,沒空回來給陳標打下手。
文臣的孩子也差不多。要么年紀太小,要么已經被極端缺文臣的朱元璋抓了壯丁在各地為官,還有的比如章溢的兒子,又當武將又當文臣,累得和他爹抱怨過很多次。
朱元璋希望能找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給陳標打下手,結果他發現,二十歲左右厲害的年輕人他早就用掉了,現在正在呼哧呼哧給他努力干活呢。
就連這三個人,也是被自家父親認為學問和為人處世火候都不夠,怕放出來招攬禍端,束縛在身邊教導,朱元璋才能留給陳標。
朱元璋心里的小人淚流滿面,愧疚極了。
我對不起標兒啊,都是我這個爹手下的人才太少,給標兒扒拉不出人才了。
朱元璋現在不罵方明謙是狐媚子了。他只希望方明謙快點通過勞動改造營的考試,早點到標兒身邊干活,彌補他對標兒的歉意。
陳標接到自己多了三個手下的詔令后,倒是沒那么難過。
有三個人使喚總比沒有好。這三人他也見過,都是好相處的人,應該……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