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重炮,如果陳標沒有先把混凝土拿出來,就完全沒法用。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得用混凝土把后面“焊”住。否則大炮一響,它就會以炮口為,往后做高速運動。
炮彈砸敵人,炮身砸自己,干脆改名叫同歸于盡炮吧。
有了混凝土,炮身才能被固定住,不會變成同歸于盡。
如果換作石塊之類當然也能用,但這樣大炮就只能固定在城墻上無法移動,說不準還會震碎城墻。
有了只需要幾個時辰就能凝固的混凝土,才讓這種后裝膛重炮有了實用價值。
只要提前半日時間將重炮扛到戰場上,用混凝土“焊”住,就能參與攻城。移動的時候,只要敲碎混凝土就行。
只用在攻城上,那么這提前半日的時間,軍隊等得起。
有了之前國瑞炮和小國瑞炮的經驗,工匠們又做了一款技術差不多,但威力減小了不少的“小炮”。
大炮精準度不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后坐力,每次大炮發射都必須復原。所以現在的大炮都是閉著眼睛往前砸,不追求落點。
他們通過自己發明的火銃膛線進行思維發散,把大炮當做子彈,弄了個滑膛。大炮每次發射的時候就會沿著滑膛退后,再推回去就能回到原本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大炮的精度。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他們在滑膛后和兩側還放了緩沖裝置,比如加入了彈簧。
彈簧裝置其實很早就開始運用,大型弩|車上就運用到了類似彈簧的裝置。只是這時候彈簧就只是個蓄能和緩沖裝置,且需要手工制作,沒辦法精確運用,自然也不能成為精密儀器中的零件。
直到胡克定律發明后,“彈簧”才作為機械中的零件出現。
陳標知道胡克定律,但現在只給大炮做緩沖,用不上胡克定律,只需要將鋼鐵澆筑臣螺旋形,作為緩沖部件即可。
工匠們說這種帶滑膛的炮叫“小炮”,但加上滑膛裝置,那個頭也非常大了,只能作為守城定點炮臺使用。
不過工匠們又提出了一個新構想,可以將小炮安裝在船上,咱們就有較為精確的船載火器了。
陳標眼睛“噌”的一亮:“對啊!咱們的船上安裝了火炮,出海就完全不怕危險了!”
朱元璋趕緊道:“打住,先打住,現在我們沒水戰打,船上安裝火炮的事先放一邊。”
陳標:“爹!”
朱元璋干咳一聲,道:“主公現在肯定不會讓咱們在船上安裝火炮,我們陳家自己出錢!我和主公說,我們先在船上試驗,以后主公為了防備海對面的倭寇,肯定會組建更厲害的水軍,到時候就用得上!”
陳標裝出星星眼,雙手合十:“爹,我相信你!爹你只要承諾的事,就一定能辦到!”
朱元璋哭笑不得。之前誰說我說話不算數,還說我是烏鴉嘴?
不過朱元璋可不會揭穿陳標的前后不一致。難得兒子崇拜自己一次,他怎么也要辦妥當了。
朱元璋給工匠們放了半月的假,一直放到正月十六過完元宵節再回來。
應天的官員們都沒有這么長的假。
他們只過了除夕和正月初一,就回到明王府,商量北伐的事。
南方已經掃蕩得差不多,雖說沒有完全平定,但能給朱元璋造成麻煩的勢力已經沒有了。
朱元璋原本還有點猶豫,心想要不要再發展一段時間,積攢了更多的力量再去打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