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北平周圍大元殘余潰兵已經被掃平,山西盡入大明囊中,北邊漢家王朝傳統勢力范圍,只有甘肅和河套地區還在元朝的控制下。
朱元璋登基,大明建國,不僅代表中原大地重回漢家王朝手中,也代表著脫離漢家統治四百五十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再度并入漢家中原體系。
大明從開國時的疆域,就已經把大宋壓了下去。
已經初步顯示出自己強盛之態的漢家王朝建立,即便文人們仍舊在心里罵著朱元璋黔首庶民泥腿子,也不得從內心升起悵然和自豪的感情。
罵歸罵,酸歸酸,還是與有榮焉。
在應天之外的文人們都想,朱元璋此次的登基儀式一定非常莊嚴隆重,能一掃漢家頭上幾百年的陰云。
事實上,朱元璋的登基簡陋得沒邊了。幸虧陳標鎮守北平沒來圍觀,否則一定會在心中嘲笑親爹,這登基典禮還不如他在現代景區看的表現性質的登基典禮呢。
當然,陳標也可能轉頭就跑,“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再我爹的見”。
他總不能在親爹登基的時候沖上去對親爹拳打腳踢,只能這樣委屈自己了。
朱元璋的登基典禮是這樣的。
他先在應天郊外圜丘壇祭天(北京圜丘壇是嘉靖年間仿造南京而建),然后侍衛將龍案龍椅擺在祭壇上,帝王冠冕擺在龍案上。
百官中的心腹重臣烏壓壓擁上去把朱元璋扶(按)在龍椅上,心腹重臣再七手八腳為朱元璋穿上龍袍戴上冠冕(大部分人在添亂),朱元璋就登基成功了。
這期間,朱元璋和左右丞相(就是李善長和徐達)等心腹重臣時不時地傳來罵娘和打架的聲音。
自以為非常努力的武將們為龍袍和冠冕哪面正哪面反吵了起來,朱元璋一腳踹翻了吵得最大聲的徐達,李善長一通王八拳逼退了其他腦子有坑的武將,朱元璋終于穿好了冠冕龍袍。
擔任總禮儀官,即使年齡一大把,那嗓子也中氣十足能讓站在最末尾的官員聽見的季仁壽,先是嘴角抽搐,然后眼角抽搐,最后整張褶子臉都在抽搐。
如果不是要維持此次登基典禮上最后的嚴肅,季仁壽都想沖上去把包括朱元璋在內的所有大臣都揍一頓了。
因為此番騷亂,就是以朱元璋一句“俺尋思著這面才是正確的吧?禮儀官是不是放反了?”開始。
這里解釋一下,朱元璋和后世的朱棣都不愛說“朕”,一般自稱“我”,急了就自稱“俺”,這是《明實錄》和考古圣旨實物考古中證實的。
一般來說,朱元璋和朱棣說“朕”的時候,十有八、九是文官記錄美化,剩下一二成是正式場合。
后世影視劇說朱元璋自稱“咱”,這是沒有的事。“咱”是明朝中后期從山西傳出的指代自己率領的兵馬的稱呼,后蔓延到全國成為男子漢氣概的自稱。現在山西的軍隊還是元朝降軍,正在被勞動改造中。
季仁壽已經叮囑了朱元璋許多次,至少這次登基儀式上他要老老實實自稱“朕”。朱元璋一高興,又自稱“俺”了。
記錄典禮實況,以后要編寫《明實錄》的文官差點捏斷了筆桿子,季仁壽想錘爆朱元璋的龍頭。
大概是季仁壽的眼神太嚇人,朱元璋飄飄然的狂喜被一瓢涼水澆清醒,板著臉做出了帝王該有的威嚴模樣。
季仁壽冷哼了一聲,又掃了還亂糟糟的重臣們一眼。這群重臣立刻乖乖回到自己位置,握緊手中笏板,人模狗樣,非常像那么一回事。
季仁壽收回視線,繼續之后的步驟。
之后步驟就由兩個丞相來做。徐達被朱元璋踹了后十分老實,和李善長一起進獻玉璽,率領文武百官叩拜。
在季仁壽的主持下,文武百官下跪,叩拜,起
身,轉向,下跪,叩拜,起身,轉向……直到坐在上首處的朱元璋都看得有點暈乎乎之后,整套儀式才結束。
季仁壽使眼色。
朱元璋還在暈。
季仁壽干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