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用刀切成條狀。
這便是涼粉的前身。
也有文字記載,說是涼粉起源于北宋時期。
在當時汴京的街頭巷尾,有專門賣涼粉的小攤,是用綠豆粉做成,放涼后加入一些其他食材便可食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涼粉的制作方法也不斷發生變化。
從最早的綠豆,到豌豆,紅薯,蕎麥,洋芋等等,都可以用來制作涼粉。
不同的食材,所形成的口味也會有所區別。
而且在不同的地域,也發展出了不同特色的涼粉。
吃法也不斷的演變升級,從最開始的簡單,變得多樣化多元化。
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蘇晨也總算是抵達了陽城博物館。
不來不知道,一來才發現,這里位于陽城最偏僻的一個區。
博物館從外面看上去,有點像是倒立的鼎,很有設計感。
在正門的最前方,是一個文化廣場,還有音樂噴泉。
距離音樂噴泉左側一百多米的地方,有個崗亭,保安大叔在里面昏昏欲睡。
“好家伙,晨哥,這里人可真少啊。”
胡欣坐在副駕駛上,說了一句。
蘇晨經過陽城的時候,會路過她所在的小區,于是干脆就把高鐵票給退了,兩人直接一起過來。
不怪胡欣這么說,因為整個文化廣場上,也只有幾位大爺大媽在鍛煉身體。
博物館的門口售票處,一個人都沒有。
對此蘇晨心中毫無波瀾。
這種情況習慣就好。
由于整個文化廣場都屬于擺攤的范圍,蘇晨便將餐車停在了距離博物館大門最近的地方。
這里種著兩排樹,正好方便顧客們在排隊的時候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