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笑了笑,說道:“我自己無甚本事,所以平日大小比試都輪不著。正因如此,一有空閑我便喜好去旁觀他人比試。在場外看得多了,自己偶爾再想象著與人對練,真就發現確實是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p>
往外走出兩步,那人看了看周圍眾人,繼續說道:“就如同這位戌甲師兄剛才所說,我旁觀過的好些對練比試都很相似。且不光是體、器對打,體、術對打甚至體、體對打都是一樣,取勝多在一瞬之間。我是器學弟子,見過不少器打贏體的比試,幾乎每次都是看到練體的用各種巧身法不停閃躲嘗試近身,而后被反復逼退,漸漸不支終于落敗。啰嗦了一大堆,我的意思是……一定要打得快,哪怕用吃虧的打法也要盡快找到機會?!?/p>
說完后,那人朝四周笑了笑,然后退回了人群。戌甲低頭看地,想了一會兒,抬頭看向剛才那人,問道:“你的意思是如《兵法》中講的,兵聞拙速,未聞巧之久也?”
那人伸出半身,笑著說道:“對對對,就是那個意思?!?/p>
戌甲又看向鄔憂,后者哈哈一笑,說道:“那《兵法》雖是用在兵陣對戰上,可里面的道理這里拿來一用也未嘗不可?!?/p>
不僅鄔憂覺著有理,眾人也都點頭稱贊。見到如此反應,戌甲便問道:“既如此,那該怎么個快法呢?”
忘兮站了出來,似有些猶豫地說道:“我覺著用最笨的法子,持盾披甲,然后提起一口氣朝對手沖過去,也不閃,也不躲。倘能沖至近身處,再動拳腳,若距離稍遠,用盾砸之。不知可否?”
這番話初聽起來似有些荒唐,卻無人發笑,反多有思考。
“也是個法子,反正躲閃沒個頭,早晚也是輸,倒不如拼一把?!?/p>
“是哦,悶頭往前沖,心里沒了想法也就不那么害怕了。”
“可還是老問題,盾甲擋不住怎么辦?”
戌甲突然說道:“擋不住沒關系?!?/p>
眾人皆驚奇,問為何沒關系。戌甲答道:“對手若是真覺得可能被近身,因見有盾甲護身,除非殺力夠大能一擊穿透,否則必會后撤暫守或攻下盤以亂身法,所以……關鍵就在這兩點上。若對手后撤而自己來不及調轉,待胸中一口氣泄掉,就再難有威脅,此時便須立刻以盾擊之,否則形勢立變。若對手不退而攻下盤,則應提前將靈氣聚集于腳踝上下,盾遮不住腳,關節之處亦是鎧甲最薄之處,只能憑靈氣硬接?!?/p>
站起身來,戌甲深吸一口氣,說道:“總而言之,沒有什么必勝之法。到底能不能贏,得真打了才知道。不過準備得越足,贏的可能就越大?!?/p>
稍遠處有人高聲說道:“既然要用盾砸,干嘛不給盾綁上利器,讓防具變兇器?!?/p>
鄔憂一聽,也笑著說道:“是個好主意!變成兇器,對手就不敢輕易硬接。就算兩下里砸不中,因對手閃避也須時間,便好再去攻一次。”
“那綁何種利器呢?”
“不管何種利器,刃不能伸出太長,不然容易被格擋?!?/p>
“那干脆在邊緣鑄一圈利齒,不光正面不能擋,其他方向也不好下手去格?!?/p>
“這種活兒兵器鋪子應該沒問題?!?/p>
眾人商量了半天,大致找出了方向。只是還有一個要命的問題,那就是對面若是真能一擊透胸,那該怎么辦?同樣一柄飛劍,材質有異則殺力大不相同。待眾人散去后,戌甲將心中的這個疑慮說了出來。
鄔憂想了想,說道:“這次好歹是臺面上的對練,那邊為避免傷及性命,必然不敢用太過鋒銳的靈器。靈器不夠鋒銳,雖穿而不能透。譬如器身半扎入盾,一時不及拔出,反而會被持盾者所制。只是若扎的不是盾而是甲,那皮肉之痛還是躲不掉的。這點還是得與眾人講明了才好?!?/p>
見幾人沉默不語,忘兮開口問道:“我曾見書冊上寫到有些藥粉之類能暫時止住疼痛,何不在比試之前提前服食?”
戌甲使勁兒搖頭,說道:“絕對不行。為了贏就不讓感到疼痛,便是不把人當人了。能忍住痛的自然會堅持,忍不住痛的還硬用這類法子,那反而會亂了眾人的心?!?/p>
走到忘兮身旁,拍了拍肩膀,鄔憂望向戌甲說道:“不用就不用吧。都說生死有命,何況是幾場對練呢,說不定真有想不到的事兒?!?/p>
戌甲直直地朝學堂方向望去,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