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后……
1973年。
“Go-oo-ood
morning,
Vietnam!”
大清早,動感的音樂在整個空軍基地響起——
AQA空襲,EQE橙劑
代表著人道,代表著正義
在越南的峴港空軍基地,這座曾在越南戰爭中充當前沿陣地的地方,即便歲月流轉,如今依舊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直升機如忙碌的蜻蜓,起起落落,螺旋槳攪動著空氣,發出嗡嗡的聲響。
然而,這里的士兵們已不再為戰爭的硝煙而奔忙。
“全體官兵及基地人員請注意,最后一批撤退將于早上6點準時開始,請各位盡快收拾個人物品,我們即將踏上歸鄉之路……”
廣播里,那機械而重復的聲音不厭其煩地播報著這條消息。
對于長期身處戰爭陰霾下的官兵們而言,“回家”這個詞,從最初的遙不可及,逐漸變得有了實實在在的感覺。
他們緊繃已久的神經終于得以徹底放松,部分早已對戰爭心生厭倦的官兵,更是忍不住歡聲笑語起來。
他們才不關心這場戰爭究竟為何遲遲未能取得勝利,也不想深究為何在歷經漫長歲月后突然宣布停戰。
對他們來說,明天就要踏上回家的旅程,這無疑是最好的結局。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這般輕松愉悅的氛圍中。
在基地的一處高地,一個身影靜靜地佇立著,默默俯瞰著基地里的熱鬧場景。
他手中隨意拎著一瓶啤酒,瓶身的水珠順著指縫滑落,那啤酒也不知開了多久,卻始終未曾見底。
這個小小的角落,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開,與整個基地洋溢的歡快氛圍格格不入。
良久,他終于帶著幾分無趣,轉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屋內,一幅巨幅地圖占據了整面墻壁,上面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各種符號和線條。
四周的墻上掛滿了各種證書,彰顯著主人的卓越成就,與領導人握手的照片莊重地擺放著,記錄著那些榮耀瞬間。
桌子上還有一個精致的木盒,里面擺滿了好幾枚勛章,在燈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澤,訴說著房間主人滿身的榮譽。
桌子上,擺放著辦公室主人的名字:普雷斯頓·帕卡德中校。
然而,此刻士兵們歸心似箭,即便那位深受他賞識的少校,也早已聯系好民航工作,滿心期待著回家后能轉業去開客機。
房門緩緩關上,百無聊賴的中校慵懶地倚靠在老板椅上,將雙腳高高地架在柜子上,就這么一動不動地維持著這個姿勢,仿佛時間在他這里停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