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多拉星那片焦土與海平面的交界之處,一座直徑達10公里的灰白色巨城,如同惡性腫瘤一般,以一種令人心悸的態勢肆意在此處生長,寄生。
這座巨城,便是人類殖民者傾盡全力打造的“橋頭堡”——一座由RDA公司精心謀劃、匠心設計的終極堡壘。
它不僅是RDA的殖民旗艦,更承載著地球瀕死文明向宇宙擴張的“最后希望”,被精心設計為一座功能完備的“地外城市”,目標是容納200萬人口,集軍事要塞、工業中樞與科研前哨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完美詮釋著RDA
“建設明天”的座右銘。
它的地基,深深地扎入那片被無情焚燒殆盡的叢林廢墟之中,仿佛要將這片陌生土地的反抗徹底鎮壓。
在其16公里的防御半徑內,電磁脈沖網如同無形的觸手,與自動炮塔緊密交織,形成了一張嚴密的守護之網。
而那長達30公里的弧形高墻,乃是以堅硬無比的鈦合金澆筑而成,表面還覆以一層帶有納米涂層的反光鱗片。
這層鱗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如同一面堅不可摧的盾牌,將納美人那凌厲的箭矢以及潘多拉星上致命的毒霧,統統阻擋在外。
城墻頂端,懸浮著全息投影的標語——“建設明天”。
宣告建設,創造的廣告牌卻代表著對這顆星球的榨取,毀滅……
在夜色的籠罩下,在向這片土地宣示著人類不容置疑的統治野心。
若從高空俯瞰,這座橋頭堡的布局恰似一枚精巧卻又充滿威脅的齒輪,穩穩地嵌在海岸線之上。
其城市中央,是負責在地面與ISV創業之星往返的星際飛船“女武神”,降落時,它以熾熱的尾焰燒灼出的一片焦黑圓形平原,宛如大地一道無法愈合的傷疤。
六條主干道如同巨大的輻條,從中心呈輻射狀延伸而出,將整座城市精準地切割為工業區、軍事港、居住穹頂以及生態實驗場等不同區域。
而在城市的最西側,海龍碼頭靜靜地停泊著“海龍號”母艦。
它長達400英尺,換算過來足有一百二十米之長。
其裝甲外殼模仿蝠鲼的流線形態,本應是優美而靈動的設計,然而,艦身上搭載的等離子切割器和深海鉆探機,卻為它增添了幾分猙獰可怖的氣息。
這艘母艦,無疑是人類掠奪海洋資源的移動屠宰場。
地底300米深處,四座核聚變反應堆轟鳴不止。
藍白色的等離子流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表,為整座城市提供能源。
這里的工程師身著防輻射服,緊盯著監控屏幕上跳動的“資源開采效率”數據:每小時提煉1。2噸超導礦石。
墻壁上懸掛著RDA創始人的肖像,其眼神冷漠,宛如俯瞰螻蟻的神只。
而這些殖民者,為了獲取資源,對潘多拉星的生態環境進行著瘋狂破壞,他們在利益的驅使下,全然不顧后果,已經被無盡的貪婪蒙蔽了雙眼。
……
在橋頭堡地底,那間燈火通明、氣氛凝重的會議室里,決策層的成員們圍坐在巨大的會議桌前,面前的全息屏幕上閃爍著來自地獄之門基地的各種情報資料。
“先來看這些潘多拉星獸的情報。”
一位戴著眼鏡、頭發斑白的科研人員率先打破沉默,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動,調出關于潘多拉星獸再生能力的詳細數據。
“你們看,這只巨鳥的再生能力簡直不可思議。肢體殘缺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重新生長,定型,其受損的器官也能迅速修復。”
眾人的目光緊緊盯著屏幕,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一位身材魁梧的軍官皺著眉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