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戰術上,人類決定利用當前危險的高氧環境來對抗巨猿。
前沿火墻的構建成為重要手段。
在巨猿主攻集群推進路徑正前方1
-
2公里外,各種能制造大火的武器紛紛出動。
空投凝固汽油彈或云爆彈,在氧氣濃度超過30%的環境下,這些炸彈的爆炸威力劇增。
瞬間,一道高度超過百米、燃燒時間翻倍的火海壁壘便在巨猿面前熊熊燃起,宛如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焰長城。
同時,針對已被巨猿占領或尖塔核心區域的周邊,使用鋁熱劑集束炸彈或增程白磷火箭彈,制造持續燃燒的高溫區。
這片高溫焦土不僅燒毀了巨猿可能的補給線,還對小股巨猿部隊造成殺傷。
參與作戰的武器眾多,AC
-
130炮艇機、MQ
-
9“死神”無人機群負責投放精確制導燃燒彈,遠程火箭炮系統發射燃燒彈頭,轟炸機則進行區域覆蓋轟炸,從各個層面構建起一道阻止巨猿前進的火墻。
……
對于尖塔影響區,人類采取嘗試物理能量遮蔽的措施。
高空煙幕墻的設置是其中之一。
在尖塔上風向,大型運輸機承擔起特殊任務,它們噴灑特殊碳纖維微粒或金屬箔片煙幕,試圖暫時性遮擋尖塔頂端能量發射裝置接收陽光。
雖然不知道能否起效果,但是總要有人去試試。
雖然人類不理解巴薩庫系統的運作機制,但他們知道,任何事物總是逃不過能量守恒定律。
若尖塔的運作依賴光合作用或光敏材料,那么這種干擾或許能降低其運作速率,哪怕只有1%,也可能為人類爭取到一些寶貴的時間。
電磁干擾屏障也同步展開。
在尖塔周邊一定范圍,高功率移動式電磁干擾車被緊急部署。
其目的是嘗試對巨猿個體可能攜帶的次級通信控制單元進行干擾,假設這些控制單元存在的話……
至少人類不愿意相信,每個猩猩都擁有波克王那種念力通訊全球的能力。
整個行動秉持著極度謹慎的原則,因為一旦直接攻擊尖塔,可能引發能量反沖,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
……
除了對巴薩庫尖塔的研究與應對,全球大氣中氧氣含量上升的這段時期,如何減少對普通人的影響,同樣是世界各國面臨的難題。
在一些秩序還能夠勉強維持的國家,民生與醫療的緊急協調更是重中之重。
在這混亂的末日局勢下,一些國家強制頒布了“新大氣環境應對協議”,并在聯合國緊急會議里,迅速將其推行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