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是戰術武器!對付步兵和掩體的!”歐洲代表質疑。
“對六百米的怪物?能有多大效果?”
“單枚不行。”
馬克博士快速操作屏幕,調出模型。
“但如果是……飽和攻擊?配合……鉆地彈頭制造半封閉空間?或者……在它吸收生物質的瞬間,能量波動干擾其防御時?”
“還有電磁脈沖(EMP)。”
一名電子戰專家補充,“根據APEX泄露的部分資料和我們對機械基多拉的殘骸分析,巴薩庫科技高度依賴精密電子系統。那個融合體繼承了這部分。高強度EMP可以癱瘓其傳感器、能量控制系統,哪怕只有幾秒鐘!”
“幾秒鐘……足夠了!”
上將眼中燃起一絲瘋狂。
“參謀部!立刻制定方案!代號……‘阿爾忒彌斯之箭’!目標:異化戴斯特洛伊亞!攻擊窗口:下一次大規模生物質吸收!動用一切可用力量!”
……
命令下達。
人類文明在窒息邊緣,爆發出最后的、孤注一擲的力量。
太空的幾顆高軌道偵察衛星,不顧電離層擾動和混沌能量干擾,強行變軌,將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SAR)和紅外成像儀對準目標區域。
實時數據鏈通過加密頻道,以最大帶寬傳輸回地面指揮中心。
而霉菌在關島、迭戈加西亞等地的基地。
數架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緊急升空,滿載重達14噸,可穿透60米鋼筋混凝土或40米堅硬巖層的GBU-57B
MOP“巨型鉆地彈”和最新型的BLU-129B“低附帶損傷云爆彈”。
F-22“猛禽”、F-35“閃電II”隱形戰斗機護航,攜帶AGM-158
JASSM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和反輻射導彈,負責電子壓制和點穴打擊。
甚至其余幾國也加入了這場戰斗。
人類世界在這一刻摒棄前嫌,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同盟。
俄方也排出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從恩格斯基地起飛,攜帶彈頭換為核彈頭與燃燒彈頭的Kh-102空射巡航導彈和“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東大則是派出轟-6N戰略轟炸機攜帶可搭載鉆地或云爆彈頭的長劍-20巡航導彈,還有殲-20隱形戰斗機護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歐洲則是“臺風”、“陣風”戰斗機攜帶“風暴陰影”、“斯卡普-EG”防區外巡航導彈。
……
在北美戰場。
部署在猶他州的“薩德”(THAAD)反導系統雷達開機,提供末端火控指引。多個“愛國者”PA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