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回到南極大陸深處,冰冠之下……
僅僅知曉一個模糊的范圍,甚至對這范圍的準確性都心存疑慮,即便擁有相位雷達這般強大的探測工具,杰頓也必須親力親為,一寸寸地搜索這片廣袤的白色世界。
相位雷達的穿透力毋庸置疑,足以洞穿數千米的冰蓋,探測深度無需擔憂。
只要距離那冰封的巨獸足夠近,杰頓相信他的感知一定能捕捉到蛛絲馬跡。
無論是那獨特的生物能量場,還是龐大身軀對冰層結構造成的細微異常。
不過,真正的難點,則是在于,如何才能達到那個“足夠近”的距離?
為防止與目標失之交臂,杰頓只能采取最穩妥的方式,地毯式搜索。
他以記憶中非洲好望角正對的南極區域為起點,謹慎地向兩側和內陸擴展出一片寬闊的搜索帶,隨后便開始了“自走雷達”作業。
嗡——
高頻電磁波束以他為中心,如同無形的探針,持續不斷地向四面八方、尤其是垂直向下的冰層深處掃描。
為了彌補相位雷達在特定地質結構下可能存在的盲區或干擾,他還不時停下腳步,巨大的蟲軀微微下沉,十幾條強健的節肢協調發力,猛地向冰面一震!
轟!
沉悶的沖擊波瞬間擴散開來,撼動著堅實的冰蓋。
緊接著,杰頓立刻將感知器官緊貼冰面,如同最精密的聲吶接收器,仔細捕捉、分析著地震波在冰層深處傳播、反射回來的復雜信息。
兩種探測手段交替使用,力求萬無一失。
以他為中心,半徑七至八公里的區域都在他詳細掃描的覆蓋范圍內。
這個范圍看似不小,但當他需要沿著數千公里長的南極海岸線(從大西洋扇區一路推進至印度洋扇區)進行巡察時,掃描的進度不僅取決于范圍,更受限于他的移動速度。
為了確保掃描的精度,他不可能一邊全速瞬移一邊維持高精度的相位雷達探測。
因此,當這條漫長的海岸線終于被他“犁”過一遍時,時間已經悄然流逝了十幾個小時。
持續的辛勞讓他無暇顧及極地夜空中準時上演的、絢爛卻略顯單調的極光秀。
與骷髏島上那場由他自身能量擾動引發的、堪稱神跡的極光盛宴相比,這種兩極常見的自然現象實在缺乏吸引力。
一無所獲……
這個結果并未讓杰頓感到意外,只能歸結為運氣不好。
還是太過非酋了……
他龐大的身軀微微起伏,精神高度集中地持續運轉相位雷達和解析地震波反饋,即使是他這般強大的存在,也感到了一絲源自精神層面的疲憊。
稍作休息,杰頓立刻調整策略,開始了第二輪搜索。
他的計劃清晰而系統:從海岸線起始探查,若無發現,則向內陸推進一段距離,在先前已探查過的范圍之外,重新規劃一條平行于海岸的探查路徑。
十幾公里的探查寬度已然不窄。
杰頓心中盤算,至多經過幾輪這樣的推進式搜索,基多拉那龐大的身軀遲早會暴露在他的感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