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軍軍官看著雷達屏幕上的目標信號,眉頭緊皺,低聲咒罵道:“這到底是個什么鬼東西!”
“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范圍,情況太棘手了。”
“不會是當年的東西吧……”
“什么東西?”
“沒什么……”
撞擊到達前三個小時,多級預警信息開始發布。
隨著危機如同洶涌的潮水般步步逼近,科學數據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緊急共享,在這場滅頂之災面前,各國不得不攜手的命運共同體。
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通過實時數據接口,每小時都會一絲不茍地更新三維軌道可視化模型,其中詳細包含了目標金屬成分分析,其雷達散射截面達10
0m2
,還有熱慣量數據為300
J·m2·K1·s
。
聯合國空間任務規劃咨詢組(SMPAG)也緊急啟用量子加密信道,以確保信息的絕對安全,向安理會成員國傳輸末段跟蹤數據,精度達到±50公里,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海嘯淹沒模擬結果。
模擬結果清晰地顯示,當撞擊的能量爆發,那么關東海岸線將在短短12分鐘后被高達300米的巨浪無情吞噬,這一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亞洲各國政府徹底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若是那滔天巨浪即將席卷而來,將無數生命與繁華瞬間摧毀。
日本政府在得知這一可怕消息后,迅速且果斷地啟動預警系統,剎那間,全域廣播響徹整個東京都市圈,那尖銳刺耳的警報聲仿佛是死神的咆哮,令人膽戰心驚。
強制疏散令如狂風般迅速下達,要求7800萬人口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撤離至地下掩體。
磁軌列車新干線與高速公路也在瞬間實施軍管,整個交通系統陷入了一種既混亂卻又在緊張調度下顯得有序的特殊狀態。
同時,空間信息平臺向沿海地區發布二級海嘯預警,各大深水港也緊急啟動萬噸輪緊急離港程序。
整個城市瞬間陷入了一種緊張到令人窒息且慌亂的氛圍之中,人們臉上滿是恐懼與迷茫。
“什么鬼?這是要拍什么新電影嗎?場面那么大?”
“怎么自衛隊也來了?”
“不對啊,聽說美軍基地也開始疏散了,對外宣稱是演習……”
“有問題,有大問題啊!”
“誒?那邊怎么開始搶購便利店了!”
“八嘎!我們也趕緊去搶!”
……
撞擊前2小時
面對這猶如泰山壓頂般即將到來的滅頂危機,人類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開始拼盡全力嘗試各種防御手段,試圖在這絕境中尋找一絲生機。
日本通過火箭緊急發射了隼鳥型攔截器,這枚攔截器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似是一顆離弦之箭沖向目標,試圖對其進行動能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