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能夠實時精準定位每個人的位置。
全國被細致地劃分為個撤離單元,能夠支撐30億人在5天內撤離,確保飽和式撤離,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接力賽就此拉開帷幕。
地下真空磁懸浮管道如同大地之下的動脈,以最高時速1200km的速度,將人們迅速送往分布在各地的各個發射基地。
在40小時內,大量民眾有序地集結到這些基地,等待著前往太空的契機。
與此同時,預置的12萬架“鯤鵬
-
77”可重復使用空天飛機紛紛啟動。
它們采用超導電磁彈射與沖壓發動機的組合動力,單機每次能夠運送8000人至近地軌道的方舟之上。
每45分鐘,這些空天飛機就能完成一次地軌往返,在72小時內,它們如同不知疲倦的使者,實現了20億人次的運輸任務。
而在月球上,廣寒宮月球基地早已提前部署好300萬噸液氧燃料庫與維修中心。
這里相當于是一個太空中繼站,為空天飛機提供著至關重要的中途補給。
月面的太陽能陣列群如同一片片巨大的能量收集器,通過微波輸能技術,將源源不斷的能量輸送給軌道上的方舟,為它們的航行提供著持續的動力。
……
為了確保東大乃至全人類的文明火種得以延續,還有3艘特制的艦船肩負起了特殊的使命。它們攜帶了1。2億份動植物胚胎,這些胚胎如同沉睡的希望種子,等待在新的星球上生根發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同時,船上還裝載著1。4PB的數字文明數據庫,這里面記錄著東大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以及無數先輩的智慧結晶。
此外,工業母機納米打印機也被一同帶上船,這將成為在新星球重建文明的重要工具。
為了確保這些珍貴的物品能夠長時間保存,液氦超低溫保存技術被運用其中。
在東大的大地上,青藏高原與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52座量子加密地堡悄然建成。
為了應對最極端的情況,這些地堡作為人類文明的守護者,埋藏著青銅銘文板,上面鐫刻著地球的歷史與人類的一切智慧結晶。
抗輻射芯片中儲存著關鍵的科技信息;文明指南則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文明提供著指引。
地堡由钚
-
238同位素電池維持運轉,即便歷經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依然能堅守著這份使命。
……
在方舟內部,按照“千人社區”的原則精心分配艙室。
每一個單元都配備了教師、醫生、工程師等關鍵職業人員,他們將在漫長的太空航行中,通過虛擬現實系統延續文化教育,確保東大的文化與精神得以傳承。
同時,區塊鏈技術被廣泛應用,精確記錄著全體公民的社會關系與財產數據,維護著社會的秩序與公平。
在杰頓通知后的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