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這個神秘物體逐漸被人類所關注,科學家們開始對其進行初步的分析,試圖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那奇特的外觀。這個物體整體類似人形,但身體比例卻與人類大相徑庭。
它沒有明顯的頭身分離,巨大的軀干比例讓人感到陌生而震撼。
其表面材質更是令人費解,經分析顯示為液態金屬成分,但這種液態金屬的性質卻無法被人類解析。
科學家們還發現其中摻雜著未知的磁性顆粒,而且其純度之高,遠遠超過了人類工業所能達到的水平。
在能量特征方面,該物體的引擎內部檢測到一種既非核能也非化學能的未知能量波動。
經過深入研究,科學家們猜測這種能量可能涉及真空能或暗物質反應,這一發現無疑將人類對能量的認知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此外,它的結構也充滿了奇特之處。
液態金屬表面呈現出納米級的規律紋路,但卻沒有任何焊接或加工的痕跡。
有一些研究人員猜測,這很可能是運用了分子級自組裝技術,而這種技術在當時的人類科技中,還僅僅停留在理論設想階段。
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國高層迅速做出了反應。
聯合國安理會發揮了關鍵作用,牽頭成立了“外星技術聯合研究組”。
幾大太空強國摒棄前嫌,共享數據,合作應對這一關乎全人類命運的事件……至少表面如此。
為了防止這個神秘物體進一步移動或墜入大氣層造成不可預估的后果,人類發射了多顆攔截衛星,將目標緊緊包圍。
同時,通過激光雷達對其表面結構進行掃描,試圖在不接觸的情況下獲取更多信息。
在地面上,人類也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在廣袤的撒哈拉沙漠中,一座高安全級實驗室(BSL-4級)迅速建成。
這座實驗室配備了先進的電磁屏蔽和一系列嚴密的防護措施,旨在為研究這個外星物體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
接下來便是回收與初步分析階段。
科學家們小心翼翼地對巨大機械人進行采樣,采集微量金屬樣本時,嚴格避免直接人體接觸,以防未知的風險。
在實驗室中,他們在惰性氣體環境下,對液態金屬的黏度、電導率等參數進行測試,并與地球已知材料數據庫進行對比。
同時,為了抑制其潛在的活動,防止它自主變形或激活,科學家們用超導線圈生成強磁場,將其能量進行隔離。
……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外星物體,科學家們幾乎窮盡各種先進的鑒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