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在溫度達到60度左右時,便開始悄然改變自身性質。
而當溫度攀升至80度左右,蛋白質便會達到極限變性溫度,徹底喪失原有的功能與結構。
這一特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實際應用,就拿巴氏鮮奶來說,它正是精確利用了蛋白質的這一溫度特性,將鮮奶置于六十度左右的水浴環境中進行殺菌消毒,在有效殺滅有害微生物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鮮奶的營養成分與風味。
在耐熱生物里,世界上已被證實的最耐熱多細胞生物——龐貝蟲。
它的耐熱極限恰好定格在81度,這一數值,剛好觸及蛋白質的極限范圍,仿佛是生命在高溫邊緣的一次試探
而在極端環境下頑強生存的嗜熱菌,更是生物界的一大奇跡。
它們能夠耐受100度上下的“超高溫”,要知道,在常壓環境下,這樣的溫度足以讓水沸騰,而水,作為生命不可或缺的基礎物質,在這樣的高溫下都難以保持液態,嗜熱菌卻能在其中自然生長。
然而,即便如此,這已然是生物耐熱能力的極限所在,至少是人類目前所探知的所有生物的極限。
由此可見,生物的生存能力確實存在著極限。
不過,除了那些特攝棚里的一些生物……
雖然說在沒有經歷過特殊性質能量強化之前,即使是怪獸,也很難承受超高溫的環境。
也許肉體防御或者特殊的能量防護與吸收可以短暫承受,但絕對無法在這種地方長期生存。
只憑借肉體是不可能的。
至少就地球生物而言,基于其現有的基礎物質構成,這種極限是確鑿無疑的,而且生物體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般神奇。
在地球生物的生命藍圖中,DNA猶如一本承載著遺傳密碼的天書,記錄著生物的遺傳信息。
它通過轉錄這個過程,有條不紊地控制著蛋白質的合成。
而后,無數種類的蛋白質如同建筑大廈的磚石,構建起生命的最基礎結構,同時精確調控著更為細微繁雜的生命活動。
從水、有機物、礦物質的代謝,到鈉、鉀、鈣離子在細胞內外的交換,再到動物的運動能力展現,這一切生命現象的背后,都離不開蛋白質的關鍵作用。
因此,蛋白質的極限,在很大程度上,便代表了生物的極限。
只要生命的構建依然基于現有的物質架構,那么生物的極限就會始終存在,或許,這也可以被視為碳基生物難以突破的固有邊界……
但是,如今凡事皆有例外……
杰頓,正是在此次進化中,完全擺脫了極端溫度對于細胞蛋白質的掣肘……
能夠在極端環境下,僅僅憑借肉體,就能長期生存的能力,在這一刻,徹底定型!
……
喜歡奧特:杰頓怎么跑到諸天去啦?請大家收藏:()奧特:杰頓怎么跑到諸天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