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衛(wèi)·德雷頓來說,那原本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周末清晨。
前一晚,緬因州北部罕見的猛烈雷暴席卷了整個小鎮(zhèn),狂風呼嘯,暴雨如注,閃電將夜空撕裂成一片片慘白的碎片。
當他在黎明時分醒來時,窗外已是一片狼藉。
后院那棵巨大的老橡樹被閃電劈中,凄慘地倒伏著,粗壯的枝干砸穿了他畫室的屋頂。
碎裂的木板和瓦礫散落一地,混著泥水,幾幅未完成的畫作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大衛(wèi)看著眼前的景象,嘆了口氣。
他是個畫家,靠給雜志畫插畫和偶爾售出風景畫為生,畫室是他的生計所在。
但眼下不是懊惱的時候,當務(wù)之急是清理現(xiàn)場、評估損失,然后盡快找人修繕屋頂。
更迫在眉睫的是,家里停電了,冰箱無法工作,儲存的食物有變質(zhì)的風險。
“比利,該起床了。”
他走進兒子的小臥室,輕聲喚道。五歲的比利揉著惺忪的睡眼坐起來,他是個安靜、有點敏感的孩子。
“爸爸,外面怎么了?”
比利聽到窗外傳來的零星電鋸聲和鄰居的說話聲,好奇地問。
“昨晚的暴風雨把我們的樹和畫室屋頂弄壞了。”
大衛(wèi)盡量用輕松的語氣說,“所以我們今天得去一趟鎮(zhèn)上的超市,買些東西,順便看看能不能借臺發(fā)電機。”
早餐是就著窗外漸漸明亮的天光吃的冷牛奶和麥片。
大衛(wèi)簡單收拾了一下,帶上錢包和購物清單,拉著比利的小手出了門。
空氣里彌漫著暴雨過后的清新氣息,混合著泥土和折斷草木的腥味。
街道上隨處可見斷落的樹枝和雜物,幾戶鄰居也在自家院子里忙碌著,互相打著招呼,抱怨著天氣,氣氛倒也不算太糟糕。
災(zāi)難片般的場景尚未籠罩人心,更多的是面對小麻煩時的務(wù)實和鄰里間的短暫交流。
大衛(wèi)遇見了住在街對面的鄰居諾頓·康普頓,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律師,他正清理車道上的落葉和斷枝。
諾頓直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真是一場噩夢,對吧?我家地下室都淹了。”
“彼此彼此,我的畫室屋頂開了天窗。”
大衛(wèi)苦笑著回應(yīng),“正準備去超市買點東西,家里停電了。”
“明智之舉。我們也得去一趟,儲備點物資。”諾頓點點頭,“聽說主干道那邊有棵樹倒了,堵了路,我們可能得繞道走。”
“謝謝提醒。”
大衛(wèi)和比利上了他那輛有些年頭的轎車,緩緩駛向鎮(zhèn)中心那家最大的超市。
這是小鎮(zhèn)居民日常采買的主要去處,商品齊全,價格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