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冷凍加工廠應運而生,目標就是為了出口服務。
像沙洲冷凍加工廠之類的廠子,絕大多數都是由地方財政扶持投建。
要是不能創造外匯收益,工廠不僅會被收回補貼,甚至會直接關停!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這個時候,沙洲冷凍加工廠應該是剛成立,而成立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導致工廠最后倒閉的原因。
五噸倭國海鰻訂單!
不同于其他國外訂單,所訂購的冷凍魚,比如常見的帶魚和鯧魚,每頓收購價僅在百元。
倭國的鰻魚訂單,對于國內來說,屬于高附加值創匯!
收購價格是普通魚的三倍。
對于沙洲冷凍加工廠的領導來說,只要能完成這筆訂單,不光能靠著外匯收入,填補建廠初期的投入,還能幫助市里完成年度創匯指標。
最后因為這筆訂單,還能獲得外貿局的政策傾斜。
創匯即生存,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這個年代,沿海國營企業的縮影。
除此之外,這筆訂單,對于沙洲冷凍加工廠,不止是救命錢,還是入場券!
作為一家剛建成的新廠,首先面臨的就是無資源、無技術、無市場的三重困境。
常言道,凡事開頭三腳都是最難踹的。
倭國的鰻魚訂單,恰恰是沙洲冷凍加工廠打開市場的唯一機會。
更何況,目前國內的外貿份額是鏈式的,水產加工業的配額,是需要靠“業績積累”的。
必須要完成目前的訂單,外貿局才會給你派遣下批次的出口額度。
從他的角度看來,配額就相當于企業的“長期飯票?!?/p>
有了配額才能持續接倭國訂單,賺了錢,工廠才能繼續生產。
可要是失去了配額,剛投入的新廠就會面臨無單可做的死局。
以上這些問題,讓沙洲冷凍加工廠不得不接下訂單,可接下訂單后,他們就發現,本地的漁隊,根本釣不上來!
釣不上來,一部分是捕撈能力不足,另一部分是漁期不到的問題。
最終冷凍加工廠,沒有按時按量交付鰻魚,光違約金就賠償了倭國商社一萬五千塊錢!
再加上現在倭國對于國內的漁業供應商,信任本身就不高,因為這件事直接導致信任危機,工廠被列入的黑名單,外貿局直接收回了全部的配額。
最后只堅持了一個月,這個新廠就破產了,也就淪為了大家嘴里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