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打算利用這些天,再到下面的老城區好好考察一番。
這次出國考察,張俊增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對老城區的改造,有了更多想法。
別人的成功經驗,只能借鑒,無法照搬。
張俊想要完成本市的老城改造,就必須熟悉和了解本市老城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更加詳細的,符合本市實際情況的決策。
下午,張俊率人來到老城區考察。
老城區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區域,也是這座千年古城以前真正的市中心。
省城的城建規劃,以前沒有系統的設計過,哪里需要就開發哪里。
中西部城市,在吸引投資上是處于劣勢的。
只要有資金肯進來,不管開發商需要哪塊地段,市里基本上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
除非開發商資金不夠多,或者拆遷的成本實在太高,不然的話,老城區的房地產開發,的確要好過郊區。
事實上,在過去二三十年間,除了核心市區之外,周邊的老房子已經拆建得差不多了。
張俊重點考察了核心市區百年歷史以上的老舊巷子。
映入眼簾的都是青磚灰瓦、木質門窗的房屋,還有許多石板上還雕刻著花鳥蟲魚,路旁翠竹叢生,花草正繁麗。小巷被點綴得古樸雅致、精致耐看。
這些鋪著麻石板的街道,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沉重的歷史痕跡上。
從高樓大廈林立的街區,走進這種小巷子,感受格外的明顯。
這些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底蘊深厚,內有文物古跡,著名歷史遺址。
它們見證了古城變遷的重要歷史,也是最有故事的老街。
踩著麻石路,走過老街巷,回首間,感受歷史文化街區新與舊的重疊
老建筑門前滌蕩的煙火氣,幽深的巷道,青磚磁瓦,蒼翠的綠葉,交匯成一幅寧靜古樸的畫卷。
傳統中式燈籠高高掛起,有種穿越到清末民初的錯覺。
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街區都過于陳舊,有的建筑年久失修,外墻斑駁雜亂。
張俊以為,這些老街承載了太多歷史和文化的痕跡,只要加以修繕改造,就是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卷。
考察完畢后,張俊更加堅定了保留這些歷史老街的想法。
一行人往外走的時候,張俊接到孟衛東打來的電話。
“張市長,出事了!有人在江邊發現一具尸體,警方接到報案后,趕到現場,并進行了確認,死者正是潘春強。”
“什么?”張俊聽懂了,但還是忍不住反問了一聲。
孟衛東沉聲說道:“初步判斷,潘春強屬于溺水而亡。我們在江邊找到了一輛小車,車上有潘春強的指紋和使用過的痕跡。他是開著車來到江邊,然后溺水而亡,至于是不是畏罪自殺,還有待進一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