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果斷道:“出發之前都督再三嚴令,夜里不準用火,大家都有數,應該不是我們的隊友,我們下去!”
兩人爬下大樹,隊伍已經收拾好了,楊利和哨兵簡單收拾一下,眾人牽馬下山了。
楊利讓兩名士兵看守戰馬,在百步外等候,他則率領其余手下呈扇形向燃火處靠攏。
看清楚了,果然是一支突厥探子,約十人左右,正點了一堆篝火烤肉,這些可薩突厥兵談笑風聲,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來臨。
楊利對兩名旅帥低聲道:“我去引開一人,你們放箭射殺其他人!”
兩名旅帥連連點頭,楊利帶著幾名士兵走了,其他士兵都舉起弩箭,瞄準了火光中的突厥士兵。
這時,森林深處忽然傳來‘咔嚓!咔嚓!’枝條連續斷裂的聲音。
為首什夫長聽到了聲音,他以為是野獸出沒,便對兩名手下道:“你們去看看,是什么聲音?”
兩名手下起身向聲響處走去,待兩人消失,兩名旅帥同時下令,“射擊!”
二十余支軍弩同時發射,密集的箭矢射向火堆旁烤肉的突厥士兵。
士兵措不及防,紛紛中箭倒地,一片慘叫。
斥候們扔掉軍弩,抽出短矛沖了上去,將幾名企圖反抗的敵軍刺殺,瞬間,八名突厥探子只剩下一人還有氣,
這時,兩名去查看情況的突厥探子也被楊利和手下按倒,捆綁起來。
唐軍中有兩人會突厥語,他們立刻開始審問。
審問的結果令人振奮,可薩突厥軍主力就在他們西面五十里處扎營過夜。
楊利干掉了突厥探子,率領手下繼續向西疾奔而去
四更時分,他們攀上一座丘陵山頂,向西面望去,只見西面的山谷內分布著星星點點的火光。
楊利在地圖上找到了中午取水的小河,以小河為參照物,很快便找到了目前所在之處,他用炭筆在地圖上標注了敵軍的位置,距離他們的主營地約一百二十里。
夜里看不清敵軍的具體人數規模,只得大致估算一下,在一萬到兩萬人之間,和他們問到的口供相符,口供是一萬五千人以上,但不到兩萬人。
楊利當即派兩名手下趕回大營報告,他則率領其他斥候繼續觀察敵軍。
第二天中午,李鄴接到了楊利的緊急快報,在乞白河附近發現了敵軍主力,人數在一萬五千到兩萬之間,距離大營約一百二十里。
但現在肯定不到一百二十里了,唐軍雖然沒有走,但對方應該走了三四十里,李鄴立刻派人把納爾曼找來。
“我們發現了敵軍,就在我們西面百里外左右,我們還是按照之前商定的第一套作戰策略,唐軍從東進攻,你們從西進攻,兩頭夾擊敵軍,現在敵軍估計還沒有發現我們,大酋長立刻率軍從北面繞道,繞到他們身后去,然后等待我們和敵軍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