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鄴又低聲道:“我走之前已經和廣平王打過招呼了,他會代表太子接見大舅,我父親也會引見,他會提醒大舅,外公就不用擔心了。”
裴方豎起大拇指,“果然厲害!”
李鄴又繼續道:“現在都在傳聞安祿山在不斷擴軍,他的野心越來越大,聽說河北很多官員都在上書朝廷,要求調走安祿山,但天子現在很昏庸,完全被楊家控制住了,根本就無所作為,我估計最多三年,安祿山必反,外公也要做好準備了。”
裴方點點頭,“我會蹲得更低一點,多儲存物資!”
“還有牲畜馬匹,像駱駝、牛羊、戰馬、羊皮、藥材、干草,這些都是戰亂時最需要的緊俏物資,外公要多和我父親聯系,堅定的站在太子這一邊。”
“我明白了!”
李鄴喝了口茶又問道:“我在涼州時,聽到高仙芝來甘州了?”
“他去視察居延海了,你二舅裴健陪同前往,估計這兩天就該回來,要不你再等一天。”
李鄴就是要見一見高仙芝,聽聽他的建議,他便點點頭,“我再等他一兩天!”
戰略目標
李鄴來甘州的
重返碎葉
一般而言,唐朝的唐朝的六部尚書都是虛任,由外職高官兼任或者相國兼任,安思順兼任工部尚書,楊國忠兼任戶部尚書,韋見素兼任吏部尚書,陳希烈兼任禮部尚書,張均兼任刑部尚書,這些都只是頭銜而已。
尤其是外官,和六部一點關系沒有,哪怕安思順進京,也絕不會跑去工部看望下屬,他去都不會去。
各部的實權和日常事務是掌握在侍郎手中,但兵部情況特殊,光靠一個侍郎是控制不了大唐百萬軍隊,所以兵部尚書獨孤烈是實封,他雖然不管日常事務,但兵部的審批權在他手上。
到宋朝時,更是把兵部一拆為二,分成兵部和樞密院兩個部門,唐朝還沒有樞密院,天子李隆基獨攬軍權,但他實際上沒有精力過問軍隊了,所以才把一部分軍權給了兵部,讓尚書和侍郎各掌部分軍權,獨孤烈的職權其實就相當于樞密使了。
也正是這個緣故,獨孤烈才有權力暗助李鄴,替他安置隨軍家屬,替他安插心腹手下,給他準備大量駱駝和物資。
………
入夜,獨孤應找了一個機會,對李鄴道:“我們河中軍將領奇缺,只有三名鷹揚郎將,鷹擊郎將也缺了大半,都督有什么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