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盛會(下)
“我李鄴是重商之人,大家都知道我經略荊襄,盡管軍俸十分緊張,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免了商稅,為什么?
因為我知道,無商不活,無商不富,沒有商人,天下物資和財富就是一潭死水。
沒有商人,南方的糧食在庫房里霉爛,長安有錢卻買不到糧食,沒有商人,河西的羊皮堆積如山,無人問津,而江南的鞋匠卻沒有做鞋的皮子。
有人看不起商人,歧視商人,我相信這些人一定都是書呆子,不通人情世態,我是軍人,我就知道商人的重要性,商人就像軍隊后勤的保障者,一支軍隊沒有后勤保障,戰爭必輸無疑。
那么一個國家呢?如果沒有了物資流通,我相信這個國家就和死去沒有區別,我絕不高抬商人,但也絕不貶低商人,我認為商人就普通農民一樣,也是財富的創造者,同樣有尊嚴,同樣值得尊重!”
李鄴的演講贏得了在場數百名巨商大賈的熱烈鼓掌,這也是李鄴要親自來江南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要利用這次售賣財寶的機會拉攏江南的巨商大賈,讓他們將來為自己所用,成為自己的支持者。
接下來,巨商們各自散去,去參觀選購自己中意的財寶,記下號數,然后上船去談交易,一旦交易達成,財寶就立刻撤下展臺裝箱。
下午時分,李鄴開始接見部分大商人,劉晏先領來一名白白胖胖的大商人,給李鄴介紹道:“殿下,這位王琥是揚州最大的米商,開元二十七年,太上皇還曾經接見過他。”
王琥連忙跪下行大禮參拜,“小民王琥參見魯王殿下!”
揚州最大的米商可不是賣米給揚州人,而是把江南的糧食輸往長安,估計長安每年三成的輸入糧食都是他提供的,否則當時的天子李隆基怎么會接見他?
這絕對是富可敵國的大商人,他至少也有柱國的勛官,可以見官不拜,但他還是恭恭敬敬下跪,可見他情商很高,懂得保護自己。
李鄴請他起身,笑問道:“王東主有沒有看中喜歡的東西?”
劉晏在一旁笑道:“王東主看中好多,那尊韋陀護法玉器就是被王東主請走了!”
李鄴眉毛一挑,那尊韋陀護法玉器足有三尺高,由重八十斤的大籽料雕成,是所有玉器中最貴的一件,售價三十萬貫,居然
兩王交易
當初永王李璘率十萬大軍東遷,意氣風發,企圖一口吞下江東和淮南,剛開始很順利,可一旦朝廷開始發力,他就不行了,幾次敗仗下來,手中兵力只剩下五萬人,而且士氣還不高,眼看覆滅在即,李鄴忽然來了,讓李璘看到了一線希望。
謀士薛镠道:“李鄴一向奸猾狡詐,殿下缺乏水軍,萬一他把殿下控制,給朝廷換取利益,殿下不可不防啊!卑職建議讓世子去和他談。”
李璘這時候卻比較清醒,他嘆了口氣道:“現在是我求他借船借道,我必須得拿出誠意,軍師的謹慎我理解,但有的事情哪怕有風險我也得去。”
李臺卿笑道:“殿下說得有道理,不如讓李白為使者,替殿下敲定面談的地點和時間,或許他會給李白一個面子。”
“可以,那個腐儒整天喝酒,一點用都沒有,徒有虛名,就讓他跑一趟。”
李璘著實反感李白,做記室參軍,他嫌事情繁雜,讓他做倉曹參軍,他又是一筆糊涂,連有多少糧食不知道,還整天抱怨得不到重用,動不動就喝醉,讓下面官員也十分反感,他想當謀士,可他有那個本事嗎?
要不是看在李白有點名氣的份上,李璘早就一腳把他踢走了。
不多時,有士兵把李白找來,還好,李白是清醒的,他躬身施禮道:“參見殿下!”
李璘淡淡笑道:“李鄴來江南了,船隊停泊在江寧縣,距離我只有一百余里,他邀請我和他面談,我同意了,所以煩請李參軍替我跑一趟江寧縣,和李鄴確定一下面談的地點和時間。”
李白點點頭,“卑職明白了,那么殿下對交談的地點和時間有要求嗎?”
“時間由他決定,但地點我希望放在方山江面上。”
李璘之所以要求放在方山江面,因為那里有條河,通往宣州的丹陽湖,如果形勢不妙,他可以迅速從河中撤退,他只是擔心江北高適他們盯著自己。
李白當即道:“卑職現在就出發去江寧縣!”
李白乘一艘快船下午出發,次日中午便抵達了江寧,有巡哨船只攔住了他,李白說明了情況,巡哨船只便領著他向主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