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齊管有點傷感,對唐朝斥候道:“你們就在這里等著,我馬上就回來?!?/p>
安齊管舉起薩滿神旗,催馬向谷口處奔去,很快,吐蕃游哨迎了上來,他們看見了旗幟,立刻收起兵器,高聲喝問。
安齊管用羌語和他們說了幾句,把裝著信件的木盒子遞給他們,為首騎兵首領打開木盒看了看,便將信件收下,又指著旗幟說了什么,安齊管把旗子給了他們,吐蕃游哨舉起旗幟調轉馬頭而走。
安齊管這才返回了唐軍之中,斥候校尉羅平迎上前道:“他們去送信嗎?”
“他們說被擄走的人都在鄯州,他們會馬上把信送給都督,能不能交換由他們都督決定?!?/p>
旁邊一名斥候笑道:“那面旗幟還真有效果!”
安齊管微微笑道:“那當然,他們不敢在薩滿神面前隨意sharen,會冒犯神明,但如果是你們過去,再扛十面大旗也沒用?!?/p>
“我們走吧!”
校尉羅平率領手下,護衛著安齊管向張掖而去。
幾天后,尚結贊接到了大斗拔谷送來的信件,是李鄴的親筆信,用吐蕃文寫的信,下面還有印章。
李鄴愿意用一萬三千吐蕃戰俘交換被擄去的河西百姓,這個交易尚結贊當然愿意,擄掠的河西百姓是給吐谷渾人的奴隸,和他關系不大。
但一萬三千名吐蕃戰俘卻對他非同小可,河西的損失他就能全部挽回,這就證明了他比馬重英強,這對鞏固他的地位意義重大。
他當即下令將擄掠的一萬五千余名張掖和酒泉的青壯男女全部送回去,又命令副將論莽熱負責交換戰俘。
十天后,在大斗拔谷入口處數里外,雙方各扎了大營,唐軍押解一萬三千吐蕃戰俘到了大營,這里包括涼州和會州的吐蕃軍,一共一萬三千五百人。
吐蕃軍也押解著一萬五千七百多名擄掠的百姓抵達大營,唐軍這邊由河西留守裴俊負責,裴俊一直藏身在甘州刪丹縣,聽說外甥李鄴率大軍抵達甘州,他也隨即現身。
裴俊是裴三娘的兄弟,年約三十六七歲,一直出任甘州都督府錄事參軍,十分精明能干,他精通吐蕃語和羌語,由他出面和論莽熱談判,最合適不過。
雙方很快便談妥了交換辦法,約定三千人一批同時釋放。
廣袤的草原上出現出現壯觀的一幕,三千名河西百姓哭喊著向唐軍大營奔去,另一邊,三千名戰俘也歡呼著奔向吐蕃大營。
兩個時辰后,最后一批人質交換完畢,吐蕃軍隊拔營退回了大斗拔谷,兩萬唐軍也帶著一萬五千多名河西百姓返回了張掖。
得到被擄走親人被唐軍救回的消息,張掖城和酒泉城頓時滿城歡騰,首先在張掖城外,數萬急切的百姓出城尋找自己的兒女。
大斗拔谷
【這章漏發了,老高真的很抱歉!】
===
一連幾天,張掖城都沉浸家人團聚的喜悅之中,雖然失去了財產,但比起親人的獲救,財產又不重要了。
軍營的中軍大帳內,攻打大斗拔谷的作戰前部署正在緊張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