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火器院,李鄴又參觀其他幾個兵器制造工坊,現在因為戰亂剛開始,唐朝有龐大的兵甲儲備,各個地方都比較容易搞到兵器。
但到了中后期,兵器大量消耗,兵甲就開始不足了,現在李鄴雖然暫時不需要兵甲,但未雨綢繆,李鄴也在耗費財力物力研制更強的兵器和盔甲。
“上次我說的煤炭,有眉目了嗎?”李鄴問楊韶華道。
楊韶華面露愧色,“卑職派人到處去尋找打探,都沒有發現,卑職會加大力度繼續尋找!”
隋唐早已廣泛使用煤炭,隋唐的官方的冶煉一直都是用煤炭,唐朝甚至開始使用發熱量更高的焦炭,才能造出大量優質兵器。
山南東道當然也有官方冶煉所,但他們所使用的煤炭都是從洛陽運來,目前還有一些存貨,李鄴當然要考慮遠一點,希望能在本地找到煤炭。
但在李鄴的記憶中,荊襄本來就不怎么產煤,南陽地區倒有一點點,但品質比不上河東的優質煤炭。
現在雖然河東的煤炭運不過來,但很快就會有機會。
李鄴想了想便道:“荊襄不是產煤之地,不要再去尋找,換一個思路,派人去各地購買,我估計能買到。”
“卑職明白了!”
這時,楊韶華忽然想起一事,笑道:“卑職給殿下看一個小玩意,或許很實用!”
他連忙讓胡九齡去把昨天制成的新玩意取來。
不多時,胡九齡取來一個白色小木筒,藥瓶子大小,握在手上十分小巧,李鄴好奇問道:“這是什么?”
胡九齡把木筒上的蓋子擰開,上面出現一個月牙形的開口,輕輕吹一口氣,立刻,有火苗出來了。
“啊!這是火折子。”
火折子李鄴當然很熟悉,但這個火折子又和普通火折子不一樣,一個是小巧,另一個特點是很容易出火。
但這個也不算新奇,李鄴笑問道:“還有什么特殊優勢呢?”
“殿下,它里面有火油,最大的優勢就是能點火三十次,如果不熄滅,能燒半個時辰,遠比我們現在用的火折子次數多,時間長,對普通百姓意義不大,但對軍隊非常實用,無論火油還是火藥,另外它還能防水”
“等一等!”
李鄴忽然發現另一個奧妙了,蓋子竟然是螺紋,他頓時又驚又喜,火折子他不稀罕,多帶幾支火折子一樣用,關鍵是螺紋啊!
“這不是我上次給你們講過的太極原理,一正一反,螺旋上升,兩件物品就契合在一起。”
李鄴只是在幾個月前簡單說了說螺絲和螺帽的原理,畫了一張草圖,他就不管了,甚至把這件事忘記了,沒想到時隔數月,居然鎧曹司把它搞出來了。
“沒錯,這就是殿下說的螺絲,是一個長安過來的老工匠根據殿下的草圖花了一個月時間琢磨出來,但是”
“但是什么?”
楊韶華苦笑道:“但制作它實在費時費力,耗時一個月,失敗了無數次,關鍵是稍微一點點不精準,它就擰不上了,卡在半途,進退兩難,我們都遇到過,其實我們覺得做緊固件,還是榫卯更實用,而且可以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