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沉吟一下道:“主要是破壞敵軍的烽火,不讓他們點火報信,但這樣一來也用不著多少軍隊!”
李鄴指著地圖道:“烽燧在西南角,整個軍城的周長只有兩里,里面的守軍我估計最多也就三百人,大軍把軍城包圍,不讓一人逃走。”
“使君打算派誰上城偷襲?”
李鄴指指自己,微微笑道:“除我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誰還可以辦到?”
若羌四城
除了典合城比較大以外,其他若羌三城大同小異,三座城的城池周長只有兩里,抽根煙就可以繞城一圈,西面的典合城最大,周長有八里,屬于若羌四城中的主城。
七屯城的城門在西城墻,只有一座城門可以進出,烽燧在西南角,實際上就在西南修了一座哨塔,哨塔頂上堆滿了干草和柴禾。
城內沒有平民,只有三百吐蕃駐軍,還由數(shù)十名被他們擄掠來的年輕女人,供士兵們發(fā)泄。
吐蕃軍是七月時占領五座軍城,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十一月了,夜里十分寒冷,但還沒有下雪,一般要到十二月,安西南部的初雪才會來臨。
三更時分,一萬唐軍在目力之外包圍了七屯城,劉永親自率領一千重甲步兵埋伏在城外,一旦奇襲唐軍開了城門,他們就會殺進去。
奇襲唐軍由三十人組成,首領正是李鄴,他從斥候中挑選了三十名身手敏捷,武藝高強的士兵跟隨自己。
三十名手下都貼墻而戰(zhàn),李鄴后背蟠龍槊,極為敏捷地向城頭上攀去,他的朱雀功已經(jīng)完全練成,背負數(shù)十斤重的兵器上城也能舉重若輕。
安西的城墻幾乎都是用泥土夯制而成,倒也結實,不過受風沙長年侵蝕,城墻都變得坑坑洼洼,縫隙很大,這就讓李鄴攀城很容易。
只片刻,他便爬到了哨塔頂上,哨塔頂上堆滿了一人高的柴草,他從身后拔出蟠龍槊,沒有一下子將柴草推下城,那樣動靜太大,容易被城頭上的守軍發(fā)現(xiàn)。
他分五次將柴草一點點撥下城,動靜很小,基本上不會被發(fā)現(xiàn)。
哨塔頂上柴草已經(jīng)沒有了,李鄴蹲在塔頂上向四周觀察,他看到了幾堆若隱若滅的火光,這就是哨兵的集中之處,他們之前在烤火,現(xiàn)在睡著了,火勢就漸漸滅了。
當然,在城墻頂上點燃篝火取暖不會有烽火的效果,最近的蒲桃城也在四十里外,只能隱隱看到熊熊燃燒數(shù)丈高的烽火,取暖的篝火連城墻都沒有超過,根本看不見。
但這樣卻給了李鄴一個很大的便利,所有城頭上的吐蕃士兵都集中在一起,一共四伙,東西南北,每一面城墻有一堆篝火。
他的腳邊有一塊頂板,下面是一架梯子,拉開頂板便可從梯子下去,李鄴輕輕拉開一條縫,立刻有微弱的燈光透出。
他透過頂板縫隙向哨塔望去,下面點著一盞微弱的油燈,旁邊有兩名吐蕃士兵,裹著毛毯,睡得正香甜。
李鄴摸出兩把飛刀,只見兩道寒光一閃,兩名吐蕃士兵被飛刀射穿頭顱,當即斃命。
李鄴先將一卷繩梯扔進去,隨即一縱身跳進了哨塔,開門走到城墻上,城墻很窄,寬不到一丈,最多兩米左右。
李鄴將繩梯拋了下去,上面的三十名手下開始迅速向上攀城。
激戰(zhàn)且末(上)
且末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但它是個小國,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只有周圍的一畝三分地,遠沒有隔壁于闐國那樣地域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