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韶華苦笑道:“但制作它實在費時費力,耗時一個月,失敗了無數次,關鍵是稍微一點點不精準,它就擰不上了,卡在半途,進退兩難,我們都遇到過,其實我們覺得做緊固件,還是榫卯更實用,而且可以千變萬化?!?/p>
李鄴點點頭,“我知道,任何新事物剛剛出現都是很粗糙的,不實用的,就像火器也是,它的威力遠遠比不上弓箭,但只要繼續發展,遲早有一天,鋼鐵會取代木材,火器也會取代刀槍弓箭,所以我們不要排斥新事物,而是去深入研究它,利用它,把它做得更好,更精致,更方便?!?/p>
李鄴又指著木蓋子的螺紋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方便,不需要專業木匠去做榫卯,隨便一個人就能把兩件物品連接在一起,雖然釘子也可以做到,但要取下來呢?還得拔釘子,不像它,擰上去,擰下來都很方便?!?/p>
楊韶華和胡九齡都慚愧道:“我們明白了,殿下說得對,不接受新事物,只會故步自封?!?/p>
“這就對了!”
李鄴又語重心長道:“讓這個老師傅帶幾個徒弟專門研究這種螺絲和螺帽,關鍵是不光在木頭上搞,還要在陶瓷和金屬上搞,比如酒瓶的蓋子,再用銅做成螺絲螺帽,發明一種制作它的機器,不要急,慢慢來,一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盡管專心研究下去,我會全力支持?!?/p>
其實李鄴也知道,螺絲螺帽是工業化的產物,手工生產意義不大,只有自動化大規模生產,螺絲螺帽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
但他需要建立一種研究制度,要讓官員們有研究意識,不要怕投入,哪怕最后什么都研究不出來,也毫不吝嗇地進行投入。
最后手工制作螺絲數量太少,發現沒有推廣意義,但說不定機床就因此出現了,各種新式工具也會因此產生。
李鄴笑了笑,又繼續道:“我一點都不反對榫卯,相反,我也覺得它非常好,但是,我們要深入研究它,改良它,讓它變得簡單便利,在金屬也能廣泛使用”
眾人連連點頭,李鄴又笑道:“當然,我只是建議而已,我們沒有那么多人力和財力,研究要用在刀刃上,刀劍如何更鋒利堅固,弓弩如何射得更遠,投石機的小型化、實用化,火油怎么實戰多樣化等等,這些才是當務之急,像火折子之類,以后再慢慢研究,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鄴含蓄地批評了楊韶華和胡九齡浪費資源,他們財力和人力有限,不研究火油實戰,卻研究用火油做火折子。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而來,低聲稟報幾句,李鄴點點頭,“今天就到此為止,過幾個月我再來,希望你們記住我的話,集中精力研究火油實戰,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擴大優勢,當然,螺絲螺帽比較特殊,可以專門研究。”
李鄴沒有繼續參觀,一個意外的情況打斷了他的參觀計劃,他當即離開了鎧曹司,匆匆趕回官衙,他剛剛得到一個重要消息,永王李璘的船隊在巴蜀迎接太上皇失敗,已經開始返回。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關鍵人物
李鄴匆匆趕回了官衙,派人把仇玄找來,片刻,仇玄匆匆趕來,“參見殿下!”
“上午我有件事忘記問你了,我前些天回來時,吩咐你找的人有沒有找到?”
仇玄笑道:“人已經找到了,是個臨摹高手,他模仿永王的字跡甚至超過了王司馬,完全能以假亂真,另外,永王的寶印和手諭印正在仿刻,今天就能做出來!”
李鄴點點頭,“我明天一早出發,希望在我出發之前交給我。”
“請殿下放心,一定能拿出來!”
李璘的官員倉促退出沔州和鄂州,江漢軍在漢陽和江夏都意外得到了不少李璘的王諭和親筆信件,李鄴立刻送回襄陽,讓仇玄尋找臨摹高手,這對他奪取李璘的戰船至關重要。
回到府上,李鄴把獨孤新月和楊玉環找來,歉然對她們道:“明天一早我要南下江陵,可能要二十幾天。”
獨孤新月笑道:“其實我已經習慣了,夫君以國事為重,盡管去吧!”
李鄴又對楊玉環囑咐道:“新月有孕在身,家里你就都多擔待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