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此時的官方名稱應該叫做彭蠡湖,但管轄它最大的縣叫鄱陽縣,所以鄱陽縣百姓也叫它鄱陽湖,算是一個民間稱呼吧!
這艘一艘快船疾駛而來,有斥候首領上了船,單膝跪下稟報,“第一批船只已經開始出湖口,延綿近十里,近千艘左右,都是三百石的平底貨船,分為三隊,三艘首船都有兩千石左右。”
李鄴得到了季廣琛的情報,他知道里面的很多細節,第一批船隊全是糧草,它們其實是試探船,只有這支船隊平安過了湖口戍,后面的第二批和第三批船隊才會繼續北上。
實際上,李鄴對第一批船隊的糧草并不感興趣,他的目標是第二批和第三批船隊。
李鄴點點頭,“繼續監視,隨時報告!”
“遵令!”
斥候首領行一禮,匆匆乘船去了。
這時,李泌對李泌微微笑道:“殿下不擔心這是季廣琛的苦肉計?假裝投降殿下,送來一個錯誤情報,使運載銅銀的船隊成功逃脫!”
李鄴沉吟一下道:“軍師覺得季廣琛用計可能性有多大?”
“兩成左右!”
李鄴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沒必要裝大氣!”
他當即回頭令道:“虞寶生將軍聽令!”
“卑職在!”水軍將領虞寶生閃身而出,
“余將軍可率百艘艋艟快船和三千弟兄前往彭澤縣,在彭澤縣攔截第一批船隊,將船隊帶回漢陽!”
“遵令!”
虞寶生接過一支令箭走了。
彭澤縣在東面,距離湖口還有百里左右,在百里外攔截船隊,完全不影響后面的行動。
一支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向東面疾駛而去,他們會先一步趕到彭澤縣進行攔截。
李鄴很看重季廣琛當然是有原因的。
季廣琛和別的刺史不一樣,別的刺史只是見風使舵,自己實力超過了永王,他們轉變方向投效自己。
可一旦朝廷軍隊到來,自己撤走,這些刺史又會轉而投效朝廷。
而季廣琛和劉巨鱗不一樣,他們二人是向自己表示效忠,如果自己離開荊襄去隴右或者河西,他們也會跟著自己一同前往。
看重歸看重,但李鄴也并不想冒風險,季廣琛文武雙全,頗有智謀,他確實有可能是假降,騙過自己,使寶貴的銅銀能順利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