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船攻鄂縣
甘寧的船攻法雖然也算一種攻城奇兵,但它也有致命弱點,它怕火,如果城頭上拋射大量的火油和易燃物,船只很容易被烈火吞沒。
三國時代主要是用桐油、蓖麻油和松脂油為引火之物,再輔助大量麥秸、稻桿、細木,混合硫磺、松脂等易燃物,就能形成非常有效的火攻。
甘寧也知道船攻怕火,但他要賭這一把,他詳細了解過黃祖的歷次戰爭,幾乎都以水戰居多,從沒有一次用過火攻之策,也沒有城池遭遇過船攻。
所以甘寧也認為這個鄧龍想不到火計,更何況想要火攻必須進行事先準備,自己的這次出擊來得相當突然,相當于是打守軍一個措手不及,鄧龍哪里來得及準備火油。
黃昏時分,船隊又繼續向西前行,甘寧已經部署完畢,十三艘五千石的樓船航行在最前面,這十三艘樓船的樓層高度和城墻差不多,甚至還要稍微高一點點。
他們準備的浮橋木板也迅速進行改造,主要在前端裝上兩對鐵鉤,能鉤住城墻,使守城士兵無法將它們推落下城。
距離城池還有十里,軍隊開始在船上列隊了,丁奉、徐盛、王平各率三百人,分別站在前三艘大船上。
這一次甘寧沒有再作為首發登城,他吸取了孫策的教訓,孫策每戰必先登,從不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當回事,最終才二十六歲就死了,如果他稍微看重自己一點,就不會毫無防備走進甘露寺。
甘寧用弓箭為助攻,用弓箭來保護將士的性命。
更何況甘寧是總指揮,他若上城,那誰來指揮作戰?徐庶雖然有智謀,但他的臨戰經驗還差得遠。
兩更時分,城池輪廓已經出現在他們眼前,甘寧喝令道:“傳令閃燈,準備作戰!”
桅桿上旗兵連續閃動燈光,所有船只上的士兵都已經準就緒。
十三艘五千石紛紛轉舵,駛入了鄂水,航行兩里后,護城河入口在前面出現了。
這時,城頭上警鐘聲大作,守城士兵已經看到了浩浩蕩蕩殺來的船隊,這不是他們的船隊,是敵船。
無數士兵紛紛奔上北城頭,鄧龍也頂盔貫甲沖上了城頭,士兵們連忙閃開一條路,鄧龍站在看了片刻,他沒看出對方的意圖。
一名牙將勸道:“將軍,這必是甘寧之軍,他們若用船攻,我們極為危險,卑職建議多準備火油、麥秸之類,燒他們的戰船?!?/p>
鄧龍眉毛一豎,罵道:“你一個小小的牙將,哪有你說話的余地,還不滾下去!”
牙將只得行一禮,默默退了下去。
時間一點點過去,大約過了兩刻鐘,船隊忽然沖進護城河,就在這一瞬間,鄧龍忽然明白過來了,大喊道:“他們要用戰船攻城,全軍準備作戰!”
數千士兵紛紛舉起長矛和弓箭,緊張地大喊起來。
當第一艘船靠近城墻上,城墻上箭如雨發,射向大船。
“落帆!”為首船夫大喊,船帆紛紛落下,大船動力沒有了,完全靠慣性沿著岸邊繼續向前航行。
這時已經有三艘大船靠邊了,大船和城頭箭矢如雨,互相對射,不斷有士兵慘叫著中箭倒下。
第一艘大船輕輕撞上護城河上的橋墩,船身一震,停了下來,第三層的船樓上立刻伸出五塊長長的木板,前端鉤住了城墻,丁奉揮舞長槍,一躍跳上木板,撥打箭矢向城頭沖去,后面的五十名鐵甲士兵紛紛跟著他跳上木板。
丁奉和五十名先登手下都穿著鐵甲,頭戴鐵盔,還戴著鐵面具,不怕箭矢,也不怕敵軍刀砍戳刺,但他們最大的危險是腳下。
第六十八章船攻鄂縣
木板寬約四尺,一旦腳滑或者身形不穩就摔下去了。
每塊木板前都站滿了敵軍士兵,拿著長矛拼命刺向沖來的豫章軍將士。
甘寧蹲在在大船頂上放箭,他箭矢犀利,瞬間射殺了四名阻攔士兵,給丁奉創造了一個機會,丁奉一躍跳上城頭,和敵軍廝殺起來,緊接著他的手下也紛紛跳上城頭,殺開了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