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張貼之日,長安萬人空巷。
百姓們爭相圍觀,聽著官吏大聲宣讀崔氏的累累罪行和最終下場,無不拍手稱快,高呼“陛下圣明”、“太子千歲”!
青州血案,最終以罪魁禍首的徹底覆滅而告終。
太子李承乾的威望,經過此番雷霆手段和民心所向,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經此一役,世族門閥們雖然通過切割和落井下石勉強自保,但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皇權的鐵腕和太子毫不妥協的態度,變得噤若寒蟬,行事收斂了許多。
大唐的朝堂,似乎迎來了一片清朗的天空。
但李承乾知道,這僅僅是開始。
鏟除一個崔氏,只是砍掉了其中一棵毒草,但滋生毒草的土壤——那綿延數百年的門閥政治根基,依然存在。
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深遠的地方:科舉的改革、寒門的提拔、土地的重新分配、法律的嚴格執行…
未來的路,依然漫長
……
太極殿內。
李世民翻閱著由戶部尚書唐儉親自呈上的、初步清點崔氏家產的奏報。
縱然是富有四海、見慣了大場面的帝王,他的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在紙頁上微微停頓,呼吸為之一窒。
奏報上的數字,簡直駭人聽聞。
金銀銅錢、絹帛絲絮、古玩玉器、珠寶珍奇……
這些浮財暫且不提,僅是登記在冊、分布于大唐各處的田產、莊園、山林、湖澤、店鋪、貨棧、工坊,其數量之巨,范圍之廣,價值之高,就已令人瞠目結舌。
這還只是初步清點,尚未包括那些隱匿在旁支別戶或假托他人之名,尚未被徹底挖出的產業。
“唐卿,”李世民的聲音帶著一絲他自己都未察覺的干澀,“這…僅是清河崔氏一族的…部分家當?”
唐儉臉上同樣殘留著震撼之色,躬身道:“回陛下,目前查抄登記之數,確是如此。
且據百騎司與刑部核查,其所占田畝,多有巧取豪奪、侵吞官田、隱匿人口之舉,實際數目恐怕比賬面上還要多出三成不止。
其店鋪行銷南北,貨通中外,獲利之豐,難以想象。更有諸多放貸文書,利息盤剝之重,遠超律法規定…”
李世民緩緩合上奏報,閉上眼,用手指用力按了按眉心。
他知道世家豪富,盤根錯節,但從未如此直觀地感受到,一個千年門閥所積累的財富,竟能龐大到如此地步!
這幾乎相當于大唐鼎盛時期好幾年的國庫稅收總和!
一個家族,竟能富可敵國至此!
一種極其復雜的情感在李世民心中翻涌。
一方面是憤怒,這些財富有多少是建立在青州百姓的尸骨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