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蕩蕩的鑾駕,依舊在大量的官兵和護衛的護送之下前行。
進入了杞縣縣境之后,百官的心情更加的愉悅了。
關于歸德府有大量的傳聞。
而這些傳聞……似乎讓不少一直處于廠衛暴力之下百官們,生出了期望。
信王殿下的治理,很快就卓有成效,這說明了啥?
說明經學是有效的啊。
經學可以治理天下,而且天下還可大治,這難道不比那陛下寵溺廠臣要強?
現在天下流寇四起,只有通過教化,才可讓百姓們知曉忠義,才不敢胡亂造反。
否則,禮崩樂壞,人人都是賊,這大明江山還能延續多久呢?
見這河南滿地的瘡痍,赤地千里,大家心里才越發的急迫起來。
等到了歸德府,便可見信王。
信王的賢明,遠播天下,也讓陛下能從此幡然醒悟,親近君子,而疏遠小人。
劉鴻訓是最活躍的人之一,他作為禮部尚書,與百官交談,一路上談興都十分濃厚。
其他的翰林和御史,都尊重他的品行,也愿意圍在他的身邊,一面行走,一面高談闊論。
“百姓到了這個地步,若是不減稅賦,日子是沒辦法過的?!?/p>
“是極,是極。不輕徭賦,天下要大亂的啊,這一點歸德府便做的很好?!?/p>
“這是因為信王殿下心里想著百姓啊?!?/p>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更是心神蕩漾。
劉鴻訓捋須,頗為得意,見黃立極和孫承宗二人在前頭,卻沒有其他人議論,心里不禁想,黃立極乃是閹黨,可孫承宗卻是清流正宗,他一定也有高見,只是不知,今日為何不言。
于是,他滿面紅光地將黃立極與孫承宗叫住:“黃公、孫公?!?/p>
黃立極二人對視一眼,都不禁露出苦笑,這才駐足,回頭看一眼劉鴻訓。
劉鴻訓已帶著百官上前來,這劉鴻訓志得意滿地先向兩位大學士行了個禮,隨后道:“方才大家的言論,不知黃公與孫公意下如何?”
黃立極是個老滑頭,他雖是閹黨,其實又不算閹黨,雖依附魏忠賢,卻又和魏忠賢不算特別親近,當著這百官的面,卻只是微笑,不吭聲。
他在等孫承宗說話,孫承宗性子比較直,果然道:“減稅賦?好,很好。”
劉鴻訓等人一聽,就都笑了。
看來孫公還是很有見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