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上丹陛,在離華玉安三步之遙的地方站定,威嚴的目光掃過全場。
“都平身吧。”
他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卻帶著不容抗拒的帝王威壓。
“朕還在想,景陽鐘為何而鳴。如今看來,是應在這里了。”肅帝緩緩開口,一句話,便將方才華玉安近乎“逼宮”的行為,輕描淡寫地定性為了一場上天示警的祥瑞。
“我魯朝有公主,才識通達西域,引萬邦來朝,此乃國之大幸!鐘鳴九響,正應了九九歸一,四海升平之兆!”
他看向華玉安,眼中終于透出一絲刻意營造的“溫和”。
“玉安,你做得很好。是朕……是朝中諸臣,過去疏忽了你。”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既全了自己的體面,又給了華玉安一個臺階。
滿朝文武瞬間領會圣意,紛紛附和。
“陛下圣明!”
“公主殿下深明大義,實乃我魯朝之福!”
方才還對華玉安噤若寒蟬的官員們,此刻又換上了一副贊頌的面孔,仿佛之前的輕慢與克扣,都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誤會。
華玉安看著眼前這場由她親手掀起,又由她父皇巧妙收尾的戲,心中一片漠然。
她沒有謝恩,也沒有順著臺階而下,只是靜靜地看著肅帝,等著他真正的“表示”。
親情與父愛早已是鏡花水月,她如今要的,只有實實在在的尊榮與權力。
肅帝被她那雙清澈卻毫無溫度的眼睛看得微微一滯,心中那絲不悅再次浮起,卻被他強壓了下去。
他轉過身,對著身側的總管太監高公公揚了揚下巴。
“高公公,傳朕旨意。”
“奴才遵旨!”
高公公顫巍巍地從袖中捧出一卷明黃圣旨,展開時,連指尖都在發抖。
他清了清嗓子,那常年侍奉在君王身側,早已練得波瀾不驚的嗓音里,此刻卻帶上了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被巨大震驚碾壓過的干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玉安公主華氏玉安,毓秀鐘靈,德才兼備,深肖朕躬。今有西域諸邦慕其才德,愿結秦晉之好,實為邦交盛事。朕心甚慰!”
“茲恢復玉安公主一切儀制規章,其歲俸、食邑、儀仗,皆按《開元禮》最高規制執行,不得有誤!”
這一句,已讓戶部、禮部等官員的冷汗瞬間浸透了朝服。
但,這還不是全部。
高公公深吸一口氣,聲音不自覺地拔高了幾分,帶著難以掩飾的驚駭。
“……為彰公主之功,特賜京郊上等莊園三處,黃金五千鎰,東海明珠百斛!另,宮中琉璃閣,清雅別致,著即刻清掃干凈,歸于玉安公主名下,欽此——!”
“轟”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