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您先別激動……”
王立新急忙勸林老,生怕他激動出了問題。
到時候可不好交代。
“如果是能穩定達到如此精度,你可知道意味著什么?我們所有的導彈精度都能提升4倍以上!現在的導彈,最大問題就是精度不足!尤其是多彈頭技術!”
林老無法冷靜。
300公里打出48米的精度,這就意味著制導技術有了巨大突破。
“采用的什么制導技術?”
林老沒有理會王立新,急切地問劉威銘。
“捷聯式雙補償慣性制導技術,不過目前在計算機方面還有些問題,要是能有更先進的數據處理芯片,制導精度還能進一步提升……”
既然大佬在眼前,劉威銘可沒打算錯過機會。
大佬幫忙解決問題,一句話的事情。
何況他跟大佬本身就有著淵源。
“捷聯式雙補償慣性制導系統,你們有精度很高的陀螺儀?”
不愧是專業的。
林老直接就抓住了核心問題。
“機械陀螺設計的精度很高,手工加工很難達到設計要求,批量制造效率低不說,成本還非常高,用于這樣的戰術導彈不合適……”
劉威銘解釋著。
在幾十年后便宜到令人發指的陀螺儀,在這年頭卻難以生產出來。
“有設計?”
“有。”
劉威銘點頭,“如果相關單位需要,我們可以提供設計方案……當然,不是無償的!”
他很清楚林老問這話的意思:要給大東風裝上精度更高的陀螺儀。
如果能精確打擊,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將會追上世界先進水平。
特別是目前國內最強的東風-5,正在開發分導式多彈頭技術,擁有精度更高的慣性制導系統,將會讓東風-5的威懾力大幅度提升。
同時這也是一箭多星需要的技術。
“你們這采用的?”
“機械式陀螺儀跟電子陀螺儀一起使用,利用電子陀螺儀補償機械式精度誤差,再通過計算機根據數據對設定的角速度、角位移進行誤差補償,從而實現精確制導。”
面對林老,劉威銘沒有絲毫隱瞞,把M7現在使用的技術詳細地進行了介紹。
自認為比較了解各種技術的王立新突然發現,劉威銘說的東西,每個字都明白,可組合在一起,從他口里說出來,自己什么都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