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史》載:(應)公三年夏,大澇。《田史》(佚)載:(須)公二年夏,大子獵于華陽。)
蒼天似乎要和正人做對,夏雨數日不止,溱、詩、糊涂三河同漲,而田人在詩河灣筑起的長壩被奔流而下的山洪沖垮,河水傾泄翻滾著沖向正地的平原,雨水如注增添著災難的程度,已經有很多正人被洪水裹挾而去了。正公應站在剛剛加固的懸晃石高地上望洋興嘆,公叔映、大子壯正指揮著將士們泡在洪水中艱難地轉移人員、糧食。
正在這時,西北方向的水面上隱隱有幾片小舟,漸漸地,小舟成了幾行船隊,正弘立于船頭之上,慢慢地靠近了懸晃石高地。正弘一個箭步躍上岸來,一下子跪倒在泥水之中,痛哭道:“公上,微臣該死,糊涂河水暴漲,微臣只顧轉移軍糧與公夫人及世子殿下,而公主殿下的木樓卻被大水沖垮,公主殿下不知去向,公上,夫人與世子無恙,現交托于公上,留下船30艘,交付公上調度,微臣駕獨舟去尋找公主殿下,若帶不回公主殿下,臣也無顏回見公上矣。”說完,站起身,不待正公應回聲,早已一個箭步登上了一葉輕舟,順勢而下,漸行漸遠了。
正公應的眼淚下來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正弘的表現讓他刮目相看,再看正姜與世子京也已經下了船只,登上岸來,正公應看了一眼,保養(yǎng)水靈的正姜和白胖的世子京,又嘆了口氣,命令道:“所有船只交由公叔調度使用,救人、救人!告訴公叔、大子,只要有人,便會有一切!”
“公上,留下一條吧,這洪水很快便會上漲到高地的,公上,公夫人、世子殿下還在這呢。”眾臣跪滿了一地。
“哼!若寡人留得,諸位定然也能留得,可諸位誰又能如正弘一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前打造出船只來呢?如今都成了貪生怕死之徒,可恥!一只不留,全部交由公叔調度,不得延誤。”正公應下達了最后的命令,也表明了他與正人同在的信心,大伙沒人敢再說什么。快船很快便又駛進了茫茫的水澤之中,正公應似乎聽到了正人的哀鳴與祈禱。
田國的朝廷內同樣危機四伏,大水沖毀了堤壩及河谷內的良田,山洪行走過的溝壑莊園盡失,大片大片新種上的蔋苗被淹得不露頭腦,看來秋收無望了。更讓田公須擔憂的是被自己逼退的大子康竟然不知去向了,而且阿玄、阿荒亦不知所在。更為可怕的是,關于這次災難起因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平息過。以令狐為首的一方認為,災難起于狐偃之女,三胞胎妖女生出雙胞胎幼子來,是要受天譴的;而狐偃子一方則認為是大子康淫亂后宮所致。雙方雖無唇槍舌劍對簿公堂,然而狐偃一方的敗北已成定局。
田公須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著步,他沒了一點主見,隗子死了,田巫瘋了,大子丟了,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狗,他必須要找回大子康,或許現在只有他才能應對如此滅頂之災。
華陽地泰山巨石上,幾近半裸的大子康看了看同樣裝扮的阿玄、阿荒,笑了,他們君臣是被田公須逼退后偷偷地出了田境,要前往正國腹地乃至于鄢、葛、尉氏之地去考察的,沒想到卻遇上糊涂河水暴漲,把三人給、沖到了華陽國內這塊方圓半里大的泰山石上。三人自感命大的同時,相視而笑。突然,阿玄高叫道:“公上,請看,那兒有人。”
這正是:
天降災難昭示人
爭來爭去多亡魂
居安思危危亦致
未雨綢繆雨更憤
子散從來對妻離
陰差陽錯姻緣臨
莫笑無巧不成書
笑煞君子并人倫
當田康君臣三人合力將正荑救上泰山石時,正荑已經是全身赤裸、奄奄一息了,阿玄、阿荒何曾見過如此美麗之裸女,一時驚呆得不知所措了。大子康連忙脫下自己身上僅剩的布片給正荑圍著了羞恥部位,輕輕地把她放到自己的腿上,翻轉了光潔的身子,猛擊了幾下蓮白的后背,一股渾濁的臟水從正荑口中哇地一下吐了出來,正荑蘇醒了,她無力地看了看周邊滔滔的洪水、幾乎和自己同樣赤裸的三個男人,又輕輕地閉上了眼睛,臉上有了一絲紅潤。
華陽子的搜救船無意間靠近泰山石時,才偶然發(fā)現大子康君臣的,華陽子的家宰連忙讓奴仆們脫下衣裳讓幾個人穿上,這才上了船,向華陽國都駛去。
華陽國地處田國的最東邊陲,因屢受洪澇災害,才筑高臺以自保,華陽城就建在華陽高臺之上。得到信息的華陽子早已率領眾家臣前來迎接大子,君臣客套不在話下。
“妙哉,妙哉,天作之合也,大子殿下,前者正公剛剛在我大田國的朝堂之上,由正使衛(wèi)謀做媒,結兩國婚姻,言及兄妹同嫁,都語一世風流,今日天水沖毀河神廟,可謂是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啊。公主殿下與大子殿下未聘而有肌膚之親,未婚而有膚發(fā)之交,妙,妙,妙。”華陽子大聲祝賀道。
“臣等恭賀大子殿下、恭賀大子妃,天作之合,人神共賀。”阿玄、阿荒是何等精明之人,連忙上前附和。
大子康面對正荑的美貌,早已把一腔熱血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那正荑只是聽哥哥壯說過這位大子康是如何如何的窩囊可恨,可如今親眼所見大子康翩翩風度、儒雅舉止,一下子抓住了少女的心,尤其是躺在田康懷里那一剎那,她覺得這一生已經離不開眼前這個男人了,無論是父兄的安排還是上蒼的作弄。
茫茫的洪水中,華陽城里卻張燈結彩,恭賀大子康與正荑的蒞臨。正荑悠揚的歌聲響起,四野洪水靜靜地聽著:
水何澹澹兮天茫茫
泰山石立兮作婚床
蒼天賜荑兮大子康
比翼雙飛兮向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