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娜博士關于“初級接觸許可”與“試題”的推斷,在“新芽”共治會內部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震動與激烈辯論。
那來自深空的、無法理解的信息包,如同一把鑰匙,懸停在通往未知宇宙的門前,誘惑著他們去觸碰,卻也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危險氣息。
以小劉為首的技術探索派激動不已。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小劉在會議上難掩興奮,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觀察者’的知識,可能蘊含著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困境的答案——徹底凈化環境、超越‘共生體’的技術、甚至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路徑!我們必須嘗試破譯它!”
然而,以鄭代表和部分務實派成員為首的謹慎派則憂心忡忡。
鄭代表聲音沉穩,卻帶著深深的憂慮:“小劉,我理解你對知識的渴望。但你想過沒有?這所謂的‘試題’,真的是善意的饋贈嗎?還是另一種形式的‘篩選’甚至‘陷阱’?以我們現在的文明層級,貿然接觸遠超理解的知識,會不會像孩童揮舞巨斧,最終傷及自身?‘搖籃’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他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而且,一旦我們開始破譯,是否就意味著我們正式接受了‘觀察者’的‘游戲規則’?我們會因此被卷入一個我們完全無法想象的、更宏大的棋局之中嗎?這會不會給‘新芽’,乃至所有幸存的人類,帶來無法預料的后果?”
山貓則從防衛角度提出質疑:
“如果我們破譯出的,是某種強大的武器技術呢?我們是使用它,還是封存它?使用它,我們是否會變成另一個‘鐵砧團’甚至‘屠夫’?封存它,萬一被‘掠食者’或者‘共生體’先得到呢?”
爭論持續了數日。
支持破譯的一方認為,固步自封才是最大的危險,文明需要不斷突破才能生存;
反對的一方則強調穩定與可控,認為“新芽”尚未準備好迎接如此巨大的變量。
最終,共治會在反復權衡后,達成了一個謹慎的共識:
可以嘗試接觸和破譯,但必須設定最嚴格的安全準則。
1。隔離研究:所有與“觀察者”信息相關的研究,必須在遠離聚落核心區、經過多重屏蔽和物理隔離的專門實驗室進行。
2。有限目標:初期目標并非完全理解信息包,而是嘗試解析其表層結構,判斷其大致內容和潛在風險。
3。緊急制動:設立由鄭代表、小劉、山貓三人共同掌握的“緊急中止協議”,一旦研究出現任何失控跡象或無法預估的風險,立即無條件終止所有相關活動。
4。信息管制:關于“觀察者”和“試題”的存在,嚴格限制在共治會及核心研究團隊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外部勢力的覬覦。
這個決定沉重而艱難。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正在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但也可能是在為人類文明點燃新的火種。
在無盡的星空與殘酷的廢土之間,“新芽”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這一次,他們的抉擇,或將回響在更加浩瀚的維度。
依據共治會的決議,一座簡易卻設施完備的隔離實驗室,在距離“新芽”聚落數公里外的一處隱蔽山坳中迅速建成。
厚重的鉛層、能量屏蔽場、獨立的能源系統和緊急自毀裝置,無不彰顯著對未知的極致敬畏。
小劉帶領著精心挑選的、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都最為過硬的技術骨干,進駐了這座被戲稱為“星語站”的實驗室。
那枚曾與“觀察者”信號產生強烈共鳴的“平衡之鑰”,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實驗室核心的能量聚焦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