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后,漢王大帳內燈火通明,漢王端坐主位。
高颎與王世積兩位副統帥分列左右,二十余位披甲將領已按品階肅立兩側,帳內靜寂無聲,此間皆是隨隋文帝南征北戰的老將,對當前局勢心知肚明,難免情緒低落。
漢王輕咳一聲,打破沉默。
“今日召集諸位,旨在商討高句麗戰事。目前,我方糧草短缺,高句麗軍隊又避而不戰,僅以小隊襲擾我方運糧部隊。諸位可有良策破此僵局?”
高颎面容清癯,眉頭緊蹙,沉思片刻后,緩緩開口:“高句麗此舉,意在消耗,拖延戰事。
自遼東城至薩水三百里糧道,每運百石僅余四十。高句麗游騎晝伏夜出,前日剛焚毀輜車無數,當務之急須在柳城郡建永固糧倉,步步為營壓縮敵境。”
剛才還在閉目養神的王世積猛然睜開眼,面露譏色道:“三十萬大軍日耗米六千石!待你修完糧倉,士卒怕是要啖土充饑!”
王世積身材高大,臉上一條巨大的疤痕自額頭劃至耳下,據說是當年滅陳時,王世積帶二十騎強沖敵軍中軍時留下的,鷹鉤鼻,渾身透著濃烈的肅殺之氣。
漢王聞言眼神微動,俯身問詢道:“王將軍可有破敵之法”
王世積起身向漢王行禮道:“末將以為,我軍士卒多為江南兵,對此地氣候不適應,當效霍驃騎之法,精選五萬輕騎直插平壤,余部佯攻牽制即可!”
帳內霎時劍拔弩張,聲浪漸起,一時間竟吵成了兩派。
一派自是王世積手下的部將,他們滅陳前就跟隨其帳下,王世積在軍中威望極高,對于他的建議,更是無條件的支持。
另一派自然是與高颎關系密切的武侯府將領,武侯府負責守衛京師的安全,其中的將領大多由將門世家子弟領職,高颎作為一人之下萬人這上的尚書左仆射,自然是眾將門世家拉攏的對象。
聽著帳下袞袞諸將群情激奮,紛紛表示對方主意不可取,有幾個跟隨王世積滅南陳的老將軍更是口吐芬芳,大罵對方是膽小如鼠,帳內頓時亂哄哄一片。
漢王面露怒色,厲聲喝道:“肅靜!”
王世積的建議讓漢王動心,倘若能一舉拿下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必是潑天的功勞;高颎的方案雖慢,勝在穩妥。
這一下讓漢王楊諒也陷于兩難的境地。
高颎神情平靜,輕捻白須緩緩道:“王將軍之計若能成功,自是一勞永逸。但存在兩個最大的難處。”
王世積眼中精光一閃,木然問道:“那末將就請教一下高尚書了!”
“第一,王將軍之計勝在一個“快”字,須出其不料方能取勝,但半月前的輿圖丟失一事,諸公可還記得?”
“第二,平壤城高墻厚,若王將軍不能一舉攻下,這五萬精銳又該何去何從?屆時糧草供應距離更遠,恐大軍陷于兩難境地,不可不察!”
“高尚書不愧是讀書人,想法多,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若等萬事俱備再行動,那這仗還要我們武人做什么?派幾個書生來打就行了。”王世積眼神高傲,緊盯著站立對面的高颎。
高颎苦笑道:“王將軍言重了,行軍之事非我所專長,我雖和將軍同為東征高句麗的統領,但軍中之事還得仰仗將軍,今天既是漢王召集諸位來此議事,我自當盡我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