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壘子領著戌甲來到上次喂拳的地方,但是并沒有急著教,而是先問了戌甲一個問題,趙塚子為何要他改站混元樁?戌甲只道是師傅見自己站原先的樁太費力,怕久了身子吃不消,還影響別處修習。趙壘子卻搖了搖頭,說道:“這并非主要原因,我若猜得不錯的話,是老墳頭認為你的根骨不太適合太剛的練法,強行練下去恐有損傷。因此,從站樁這種基本功開始,就改成偏柔的路數。”
伸出拳頭,在戌甲的肩上輕擊了兩下,趙壘子繼續說道:“與術、器一樣,體學也有分支。用體說到底是用力,但分支不同,用力的方式也不同,而不同的方式也須使用者有相應的天賦才能施展自如。有人鋼筋鐵骨,有人天生神力,這些人便適合橫練硬打。再看看你,肩不寬,胸不闊,顯然不是那塊料。”
戌甲當然明白趙壘子所言非虛,問道:“那我該學些什么,或是說怎么去學?”
趙壘子沒有回答,卻又問道:“聽老墳頭說,你打坐之時曾入靜至神游離體,可是真有此事?”
戌甲答道:“確曾入靜,后將入靜時內外所感皆告知師傅,師傅便說那是神游離體。”
趙壘子這才回答道:“那就是了,你能入靜如此,便是神念清明之人。加之體格不壯,就不宜再去橫練力力,而應改練巧力。所謂的巧力,巧生自神智,這便是你前言之天賦。然巧力終歸是力,無力則巧不當用,所以你仍須日日勤練,不可懈怠?!?/p>
解釋完之后,趙壘子往后退了兩步,朝戌甲伸出一拳,問道:“你如何應對這一拳?不管應對是否合理,都說說看?!?/p>
看著眼前的拳頭,想了好一會兒,才答道:“最先的本能是想后退并向一側躲開。隨后想到的是雙手護在胸前,像上次喂拳那樣擋住。再后想到的是彎腰抬臂,將這一拳格擋開。最后想到的是以拳對拳,全力拼上去?!?/p>
趙壘子點點頭,說道:“能想到這么多,很不錯,我們來一樣一樣看。首先是躲閃,這通常是最穩妥安全的法子,但躲閃須空曠,且易失身位,更添被動反增敵之氣焰,只應救急之用。再是擋住,這個法子不僅要擋住拳頭,更重要的是手臂乃至胸口不被震傷,可你既非鋼筋鐵骨,靈氣亦不厚實,甚至靈氣可能來不及聚于兩臂及胸前,故而不能擋。再是出拳,與擋類似,你若非力大而氣厚,則出拳反而傷己更甚。最后是格擋開,這才是適合你常用的路數,但格擋只是起手,不能格擋開就完了,那樣仍處弱勢,隨時可能為敵所制。今后,你要學的便是趁著格擋出的間隙,如何近身攻出。尤其要記住一點,不光要攻,更要在攻的過程中盡可能貼近敵身?!?/p>
戌甲琢磨了一會兒,問道:“就最后一點不明白,為什么要盡可能貼近敵身?”
趙壘子笑笑,說道:“發力須伸展,你貼近敵身,敵就難以伸展而發力。不僅使拳如此,使兵器亦是如此。但若是遇到與你路數相似的,就要尋機反其道而行之,不可固執原來路數,更不可生出較勁之心,唯念取勝為先?!?/p>
解釋完畢,趙壘子叫戌甲擺出架勢,踏前一步,朝自己攻出一拳。戌甲按照要求左手打出一拳,只見趙壘子上身朝右前方微微閃避,同時抬起左手,以手背架住戌甲手腕。之后迅速側身,并翻腕握住戌甲手腕,右手擒住戌甲上臂,左腳后撤半步,將自己原來的身位讓給戌甲。最后,兩手一松,任由戌甲拳勢前沖。被趙壘子幾下應對,戌甲立時不穩,踉踉蹌蹌朝前跨出好幾步,才止住身形。
等戌甲穩住,并轉過身來,趙壘子問道:“明白了沒有?”
戌甲回想了一下,在伸出的左臂被招架的那一剎那,趙壘子便將身形移至自己肩旁,用兩手制住自己的左臂,引導左臂繼續打出,并牽引全身向前邁出。此時,空拳前沖不止,上身因左臂被制而無法回轉,下盤卻本能欲踩住,上沖下停,兩相不一致,致使身形踉蹌。把整個過程回溯了一遍,戌甲朝趙壘子點了點頭。
見戌甲表示明白了,趙壘子又說道:“再出一拳,我會換一招。”
戌甲立馬向剛才一樣打出一拳,這次趙壘子仍是扣住手腕,身形移至戌甲身側,但右手沒有去擒上臂,而是等戌甲拳勢繼續前沖半步,然后伸出右掌輕拍向戌甲后腰,雙手一齊用力,將戌甲朝前一送。這次,戌甲根本站不住身形,幾步之后就撲到在地,臉上沾滿了泥草。趙壘子又問明白了沒有,戌甲蹣跚著站起身來,先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
趙壘子招手喚回戌甲,繼續說道:“待會兒我再解釋,你再出一拳,我會再換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