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GMT整,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校準信號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斬斷最后的安全鎖,導彈發射程序在原子鐘跳動的數字間轟然啟動。
導彈尾焰照亮北海海底的沉船殘骸,將百年沉船的銹蝕龍骨照得纖毫畢現時,倫敦金絲雀碼頭的地下掩體正在播放預錄的全國警報:“這是政府緊急廣播,請所有公民立即進入最近防核設施……”
播音員的聲音在第三枚導彈升空時戛然而止,因為其中一發W93的電磁脈沖已燒毀了廣播衛星的電路板。
13:45
GMT,第一波次打擊完成。
歐洲天空爆發了一千個太陽都不能比擬的光輝,肆無忌憚的傾瀉著本源來自那須臾核子的偉力,為世界帶來無盡的光與熱。
熱成像衛星顯示樸茨茅斯基地的潛艇干船塢已變成玻璃化的彈坑,而泰晤士河口的濃煙中,軍情六處大樓殘留的混凝土支柱仍保持著詭異的傾斜。
諾斯伍德基地的傷亡評估系統開始自動生成報告——用1962年麥克米倫簽署香港核威脅文件時同款的Evershed
&
Viscount打字機字體。
而在五十海里外的英吉利海峽上空,一架漆面剝落的灣流G550正迎著輻射塵攀升。
機艙內彌漫著1992年Corton-Charlemagne白葡萄酒的燧石氣息——這瓶擁有雙皇室認證的勃艮第佳釀在Berry
Bros
&
Rudd地窖沉睡了三十載,全世界僅僅限量30瓶的奢侈品,此刻正在水晶杯里蕩漾著最后的琥珀色漣漪。
如果有人對于歐洲政壇略有研究的話,那么他一定會認出來,在座的各位全是歐洲英,法,德等國家的政要與權貴。
“只要那些核彈能扔到他們的頭頂,依舊能造成世界范圍的動蕩——你說是嗎?”
“是這樣的,畢竟,人類最擅長的就是猜忌與內耗了?!?/p>
“我們的計劃是萬無一失的。”來自英吉利的國防部長抿了一口剛剛醒好的紅酒。
“即便那些彈頭最終墜落在他們自己的疆域,”
英吉利國防部長摩挲著杯沿鎏金花紋,單寧酸在他的虎口凝成暗紅血漬,"人類文明的猜忌鏈仍會像特洛伊木馬般裂解所有同盟。"
法方代表擦拭著玳瑁眼鏡接道:"我們核潛艇的飽和打擊經過十二次兵棋推演,三叉戟D5導彈從地中海發射到命中東歐僅需三分鐘——比北約緊急通訊協議規定的響應時限還短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