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一年,臘月十八,遼東,沈陽城外。
朔風卷地,白雪皚皚。盧象升勒馬高坡,玄甲覆雪,目光如鷹隼般掃過前方沉寂的巨城——沈陽。這座遼東重鎮,曾是大明遼東都司治所,亦被建奴竊據為“盛京”十余載,承載著無數血淚與屈辱。城頭,殘破的龍旗在凜冽寒風中無力飄蕩,城門洞開,死寂無聲,唯余風雪嗚咽。
“報!”夜不收飛騎而至,甲胄凝霜,“稟大帥!城內確為空城!建奴守軍及大部眷屬已于五日前倉惶北遁赫圖阿拉!糧倉、武庫皆焚!僅余斷壁殘垣及數百老弱病殘!”
盧象升眼中寒光一閃:“皇太極棄城如敝履,倒也干脆!傳令!”
“前鋒營入城肅清!清點殘民!撲滅余火!”
“中軍城外扎營!嚴守四門!哨騎外放三十里!警戒!”
“速報陛下!沈陽已克!”
圣駕臨城·龍旗重光!
三日后,沈陽城,德勝門(南門)。
風雪稍歇。玄色龍旗獵獵作響!朱嘯金甲玄氅,御馬“踏雪烏騅”,在盧象升、秦良玉、趙鐵柱等大將及三千京營鐵騎拱衛下,緩緩穿過洞開的城門。馬蹄踏過焦黑的瓦礫,碾碎凍結的血冰,發出沉悶的回響。
御目所及·滿目瘡痍!
城內,斷壁殘垣觸目驚心。昔日繁華的“四平街”,商鋪傾頹,焦木橫陳;民居十室九空,窗欞破碎,寒風灌入嗚咽如泣。偶有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百姓蜷縮在角落,眼神麻木中帶著驚懼。空氣中彌漫著焦糊與死寂的氣息。一處半塌的粥棚旁,幾個瑟瑟發抖的老人正用破瓦罐接融化的雪水。
朱嘯熔金般的眸子掃過這片廢墟,火焰無聲跳躍,帶著冰冷的怒意與沉甸甸的責任。他勒住戰馬,聲音清朗,穿透寒風:
“傳旨!”
“即日起!沈陽重歸大明!復名‘沈陽中衛’!此城所受劫難,朕與爾等共擔!朕在此立誓!必重建沈陽!使其遠勝往昔!成為遼東最璀璨的明珠!”
“萬歲!萬歲!萬歲!”隨行將士齊聲高呼!聲震殘垣!角落里的百姓,麻木的眼神中,終于閃過一絲微弱的光亮。
沈陽中衛,原建奴“汗王宮”(現征用為臨時行轅)。
朱嘯端坐主位,孫承宗、盧象升、趙鐵柱、曹變蛟、吳三桂,及新任“沈陽安撫使”徐光亮(徐光啟族弟,干練能吏)肅立階下。
“徐愛卿!”
“臣在!”
“安民重建乃當務之急!朕授你全權!行三策!”
“其一,急賑安民!即刻開倉!設粥廠十處!每日施粥!確保無一人凍餓而死!皇家商會調撥棉衣五千套!炭火萬斤!分發老弱!太醫院遣醫官設‘義診棚’!施藥防疫!”
“其二,以工代賑!招募城內青壯及周邊流民!參與城墻修復!街道清理!屋舍重建!工錢日結!以小額銅元或米糧支付!使其有活路養家!”
“其三,撫民告示!即刻起草!明發全城及周邊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