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那未知存在附身的“孫小寶”,行走在山林間的姿態,與逃荒時的虛弱判若兩人。他的腳步穩健而有力,踏在布滿落葉和碎石的山路上,幾乎沒有發出太大的聲響,仿佛身體沒有了重量。他的速度并不快,但步伐之間沒有絲毫猶豫,方向明確得可怕,仿佛腦海中烙印著一幅無比精確的地圖。
孫福夫婦拼盡全力才能勉強跟上。孫福還好些,畢竟常年勞作,有些腳力;孫王氏本就身體虛弱,又擔驚受怕,此刻更是氣喘吁吁,好幾次差點被盤根錯節的樹根絆倒。他們不敢跟丟,那穿著深色壽衣的背影,在昏暗的林間光影中,如同一個引路的鬼魅,透著說不出的詭異。
這條路越來越難走。他們離開了任何看似人跡的小徑,直接鉆入了密林深處。參天古木遮天蔽日,只有零星的光斑透過濃密的枝葉投射下來,使得林間光線幽暗,氣氛壓抑。腳下是厚厚的、不知積累了多少年的腐殖質層,踩上去軟綿綿的,散發出泥土和腐爛植物的混合氣味。藤蔓如同一條條潛伏的蛇,不時地纏住他們的腳踝。
“孫小寶”對這一切視若無睹,他靈活地穿梭于樹木之間,繞過深不見底的溪澗,跨過橫倒的枯木,動作流暢得不像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更像是一個……習慣了山野行走,或者對這條路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走的人。
途中,他開始斷斷續續地念叨一些話語。聲音依舊是孫小寶的嗓音,但語調卻充滿了文人的迂腐和一種積郁已久的憤懣。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他喃喃低語,像是在咀嚼著詩句中的苦澀,語氣里充滿了懷才不遇的蒼涼。
過了一會兒,他又像是被什么刺激到,聲音提高了一些,帶著明顯的恨意:“家門不幸……豺狼當道……明珠蒙塵,斯文掃地……可恨!可恨至極!”
偶爾,又會化作一聲長長的、令人心碎的嘆息:“可嘆……吾一生心血,付諸東流……沉冤如海,何日得雪……”
這些零碎的話語,拼湊出一個模糊卻又清晰的形象:一個讀書人,一個有才華卻遭遇不幸、含冤而死的讀書人!孫福夫婦聽得心驚膽戰,卻又不敢打斷。孫王氏幾次忍不住,哭著上前想去拉兒子的胳膊,試圖用親情喚醒他:“小寶!我的兒!你醒醒!你看看娘!你別念了,我們回家,我們回家好不好?”
然而,回應她的,是“孫小寶”極其不耐煩地甩手,以及冰冷的斥責:“婦人之見!聒噪!吾沉淪百年,今日方得一線契機,魂歸故里,豈容爾等延誤?爾等既為……呃……”他似乎卡頓了一下,像是在尋找合適的詞語,最終生硬地說道:“……仆從,緊隨其后便是,休得多言!”
仆從?孫福心中一片冰涼。這附身的鬼魂,竟然將他們夫妻視作奴仆!他看著兒子那被操控的、不斷吐出怨毒之語的背影,又是心痛,又是恐懼,還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他們現在到底在哪里?這個“東西”要帶他們去往何處?難道真的要跟著他去那所謂的“鐘鳴鼎食之家”?那會是陽間的宅邸,還是……陰間的墳冢?
越想越怕,腳下的路卻仿佛沒有盡頭。周圍的景色越來越荒涼,人煙的痕跡徹底消失,連獵戶或樵夫踩出的小徑都看不見了。只有無盡的樹木、嶙峋的怪石,以及不知名鳥獸發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啼叫。
就在孫福夫婦幾乎要被絕望吞噬,感覺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前方的山林小徑轉彎處,一位道人,飄然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那道人年約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清澈而深邃,如同古井寒潭。他身著青布道袍,洗得有些發白,但卻纖塵不染。頭挽道髻,插著一根普通的木簪。手持一柄拂塵,麈尾雪白,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擺動,自有一股出塵之氣。他就那樣悠然走來,與周圍陰森荒涼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仿佛是從畫中走出的人物。
道人的目光掠過狼狽不堪、滿臉驚懼的孫福夫婦,最終,定格在了走在前面的“孫小寶”身上。他的眉頭微微蹙起,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顯然一眼便看出了異常。
孫福如同在無邊黑暗中看到了指路的明燈,也顧不得許多,“撲通”一聲就跪倒在泥濘的小路上,朝著道人連連叩頭,聲音嘶啞帶著哭腔:“道長!仙長!救命??!求求您大發慈悲,救救我兒子!”
孫王氏也跟著跪下,涕淚橫流,語無倫次地將如何逃荒、如何破廟避雨、兒子如何誤撿壽衣穿上、之后又如何變得言行詭異、執意“歸家”的經過,顛三倒四地哭訴了一遍。
那道人靜靜聽完,手捻額下須髯,面色凝重。他走上前,并未立刻去扶孫福夫婦,而是繞著停駐原地、眼神空洞望向前方的“孫小寶”走了半圈,仔細觀瞧其面色、眼神以及周身那若有若無的氣息。片刻后,他拂塵一擺,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無量天尊。二位施主請起?!?/p>
他虛扶一下,繼續道:“令郎這是被一件極陰之物裹挾,此靈憑附物而來,怨氣凝結,執念深重,已與衣物、乃至令郎氣血暫時糾纏。若強行以法力驅趕,恐激起怨靈劇烈反抗,陰陽沖撞之下,最易損傷令郎的魂魄根本,輕則癡呆,重則……魂飛魄散?!?/p>
孫福一聽,嚇得面無人色,連連磕頭:“那……那該如何是好?求道長指點迷津!那游魂……口口聲聲說要回家,可它指的那方向是沒人煙的深山老林??!我兒這一去,豈不是死路一條?”
道人沉吟片刻,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歸家……既是其最深之執念,或可順其道而行之。堵不如疏,壓不如解。眼下唯有先遂其愿,助其了卻心事,或能令其怨氣平息,自行離去,方是上策。貧道可隨行護持,暫安其戾氣,并伺機溝通,查明其冤屈根源,再圖化解之法?!?/p>
道人的話,如同給身處絕境的孫福夫婦帶來了一線生機。雖然前路依舊吉兇未卜,但至少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一絲希望。他們連忙再次叩謝,顫巍巍地站起身。
道人不再多言,走到“孫小寶”身邊,口中默念玄奧的清凈咒語,同時手中拂塵輕輕拂過其頭頂、肩頭。那“孫小寶”周身原本隱隱散發出的、令人不適的陰戾之氣,似乎真的稍稍平復了一些,眼神雖然依舊空洞,但少了幾分躁動,他不再催促,而是默默地、繼續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
一行人,跟隨著被附身的少年,在道人的護持下,再次踏上了這條詭異莫測的“歸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