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世界的黑夜,降臨得無聲無息。
起初,只是一些零星的、夾雜在支持與質疑聲中的惡毒評論,出現在林悅那篇報道的下方。
“收了多少錢啊,這么黑‘金手哥’?”
“想出名想瘋了吧,一個三流小報的實習記者,也敢來碰瓷金融圈?”
“長得倒是人模狗樣的,可惜心是黑的。”
林悅皺著眉,將這些評論一一舉報刪除。她入行數年,早已對這種無端的謾罵有了免疫力。她相信,清者自清,只要自己的報道站得住腳,這些雜音很快就會散去。
然而,她低估了資本的力量,也低估了張海的狠毒。
從第二天上午開始,風向徹底變了。
一篇名為《扒一扒東海財經記者林悅的“黑料”》的帖子,如同病毒般,在各大論壇、社交媒體和股票群里瘋狂傳播。
帖子圖文并茂,聲情并E茂地“揭露”了林悅的“真面目”。
帖子里,有一張經過巧妙PS的照片:林悅坐在一家咖啡館,對面是一個被打上馬賽克的男人,桌上放著一個厚厚的信封。配文是:“知情人爆料,林記者與‘金手哥’的競爭對手秘密會面,疑似進行利益輸送。”
還有一張她大學時期的生活照,被惡意解讀為“私生活混亂,作風豪放”。
甚至,連她幾年前寫的一篇關于流浪動物救助的報道,都被曲解為“利用愛心作秀,實則騙取捐款”。
文章的作者自稱是林悅的“前同事”,字里行間充滿了“痛心疾首”和“被迫揭露真相”的無奈,極具煽動性和迷惑性。
一夜之間,林悅從一個勇敢揭露黑幕的記者,變成了一個收受黑錢、敲詐勒索、私生活不檢點的“心機女”。
“臥槽!原來是個撈女!”
“我說她怎么敢跟‘金手哥’叫板,原來是收了對家的錢啊!”
“這種人就該滾出新聞界!人肉她!讓她社會性死亡!”
骯臟的、不帶任何邏輯的惡意,如海嘯般涌來。她的微博私信、工作郵箱,瞬間被無數的辱罵和詛咒填滿。那些詞語的惡毒程度,讓她這個見慣了社會陰暗面的記者,都感到一陣陣生理性的反胃。
報社里,同事們的眼神也變得復雜起來。有人同情,有人幸災樂禍,但更多的是敬而遠之。總編把她叫到辦公室,臉色凝重地讓她“暫時先休個假,避避風頭”。
壓力,從四面八方擠壓而來,讓她幾乎喘不過氣。
林悅坐在空無一人的工位上,看著電腦屏幕上那些扭曲的文字和圖片,雙手死死地攥成了拳頭,指甲深深地嵌進掌心。她不怕威脅,不怕困難,但這種將你釘在恥辱柱上,用謊言和污水讓你百口莫辯的絞殺,讓她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無力與寒冷。
她知道這是誰干的。
除了張海,除了那個掌控著巨大資源的莊家聯盟,沒人能發動起如此精準而又猛烈的輿論攻擊。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反擊,這是一場謀殺。一場不見血的,針對她社會身份和人格尊嚴的,公開處刑。
……
城中村,出租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