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下的城中村,像一塊浸透了油污和汗水的海綿,將白日的喧囂與光鮮盡數吸收,擠壓出最原始、最粗糲的生存氣息。
葉瀾穿行在狹窄、潮濕的巷道里,頭頂是蛛網般私搭亂亂的電線,腳下是黏膩的、不知混合了什么的污水。空氣中彌漫著廉價盒飯、劣質香煙和下水道交織成的復雜氣味。
這與他曾經叱咤風云的金融中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對他而言,并無本質區別。一個是放大了的、用玻璃幕墻和精致領帶包裝起來的叢林;另一個,則是剝去了所有偽裝,將弱肉強食的法則赤裸裸地擺在臺面上。
他走進一家名為“極速時空”的網吧。這里的光線昏暗,煙霧繚繞,鍵盤的敲擊聲和游戲里的嘶吼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一曲混亂的交響。
“包夜,現金。”葉瀾將一張百元鈔票拍在前臺,聲音沙啞。
網管是個染著黃毛的年輕人,眼皮都懶得抬一下,熟練地從抽屜里摸出一張滿是劃痕的臨時卡,扔了過去。
葉瀾找到一個最角落的位置坐下。電腦的開機速度慢得驚人,屏幕上布滿了油膩的指紋。他沒有在意,熟練地打開瀏覽器,輸入了一串在正常世界里無法訪問的暗網地址。
五千塊,是他全部的啟動資金。他需要一個身份,一個能讓他行走在陽光下,卻又與過去的“葉瀾”毫無關聯的身份。
【濱江戶口,全套證件,學信網可查,三日出貨。】
【老王制證,誠信經營,先驗貨,后付款。】
屏幕上閃爍著各種簡單粗暴的廣告。葉瀾的目光快速掃過,系統在他的腦海中同步進行著風險評估。他最終鎖定了一個看起來最不靠譜,但交易流程卻最符合“黑市邏輯”的賣家。
他沒有立刻聯系。他需要一個更安全的通訊方式。
與此同時,在城市的另一端,燈火通明的“新鋒財經”編輯部里,林悅正對著滿屏幕的數據,眉頭緊鎖。
桌上,是三杯已經冷掉的咖啡。
她面前的白板上,用紅色的馬克筆畫著一張巨大的關系圖,中心的名字,正是“星環科技”。從這個中心,延伸出十幾條線,連接著不同的公司、媒體和個人。
作為一名跑金融口的資深記者,她天生對“故事”有著獵犬般的嗅覺。最近這股“中概股回歸”的熱潮,所有媒體都在唱贊歌,都在描繪一場財富盛宴。但她總覺得,這故事太順了,順得像一出排練好的戲。
尤其是這只“星環科技”。
一家在美股市場被投資者用腳投票、常年虧損的公司,怎么一夜之間,就成了國內各大財經媒體口中的“無人機產業明日之星”、“硬科技價值洼地”?
她調出了過去一個月所有關于星環科技的正面報道和深度分析。一篇篇看下來,一種詭異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些文章,出自二十多個不同的媒體平臺,作者也都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專家”、“大V”。但它們的行文風格、核心論點,甚至是一些獨特的比喻,都驚人地相似。
就像……通稿。
但又比普通的通稿高級得多。它們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在同一個核心框架下,各自進行了“潤色”和“發揮”,看起來就像是不同的人獨立思考得出的結論。
林悅端起一杯冷咖啡,猛灌了一口。苦澀的液體刺激著她的神經。
她打開一個自己編寫的小程序,將這些文章全部導入,進行關鍵詞頻率和語義關聯分析。幾分鐘后,一張詞云圖生成在屏幕上。
“價值重估”、“政策紅利”、“A股稀缺標的”、“技術護城河”。
這幾個詞,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每一篇文章的核心位置。
這絕不是巧合。
林悅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她點燃了一支女士香煙,在煙霧繚_中,她開始順著這些媒體的脈絡,向上追溯。
這不難。憑借她在媒體圈的人脈,她很快就查到,其中至少有五家媒體的“專家”,都與一家名為“藍海資本”的投行,有著或明或暗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