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趁他病,要他命
時間匆匆,轉眼已至十二月。
維港投資在“四會”市場發布一則公告,已持有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總計9。6%的股權,正式身其重要股東之列。
公告措辭審慎而“光明磊落”,申明此舉純粹基於價值投資考量。
公告著重強調:依據本年度業績預估,中華煤氣盈利將達893萬港幣,且市場普遍預期其年底將派發豐厚股息。
在整體股市行情持續低迷、交投清淡的背景下,這則公告並未在散戶股民中激起太大漣漪,仿佛一顆石子投入深潭,只泛起幾圈微瀾。
然而,這則公告卻如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精準地命中了中華煤氣的實際控制人利銘澤的軟肋。
利銘澤緊握著手中的雪茄,目光銳利地盯著公告上的數字。
“9。6%!”
這個持股比例已不容小,更重要的是,利銘澤自己及其緊密關聯方所持股權,也不過34%而已。
這微妙的比例,足以讓任何掌控者心生警惕。
中華煤氣,這家創立於1862年的百年老店,是香港城市命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曾長期歸屬英資巨頭會德豐旗下,直至十年前(1964年),才被眼光獨到、魄力非凡的利銘澤成功收購,成為利氏家族商業版圖中的重要部分。
在利銘澤的掌舵下,中華煤氣大刀闊斧地引進世界前沿技術,斥巨資興建現代化廠房,大幅提升煤氣產量與品質,徹底扭轉了香港居民對煤氣的使用習慣與依賴程度。
時至今日,它已穩坐香江超大型民生公用事業企業的交椅,其供應網絡深入千家萬戶,影響力舉足輕重。
在陳耀豪前世記憶里,就在明年年底(1975年底),一場針對中華煤氣的股權狙擊風暴,將由英資巨頭怡和洋行及其盟友港燈公司掀起,
利銘澤雖強,但在那場精心策劃的資本圍獵中,也終將獨木難支,最終不得不引入“白武士”
“四叔”李兆基。
李兆基正是在利銘澤的邀請下,果斷在公開市場掃入大量中華煤氣股票,一舉挫敗英資的圖謀,保住了華資對這家關鍵民生企業的控制權。
歷史的軌跡在陳耀豪腦中清晰延展:待到1983年利銘澤溢然長逝,李兆基便順理成章地入主中華煤氣董事局,成為新任主席。
自此,壟斷香港燃氣市場的百年公司,便徹底落入了李兆基的掌控之中。
直至陳耀豪“重生”之前,中華煤氣的市值已飆升至令人咋舌的2000億港幣之巨!
如此一家關乎民生命脈、坐擁壟斷地位且盈利能力驚人的“現金奶牛”,陳耀豪豈能坐視其最終旁落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