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皇帝的面前也沒少獻殷勤,算是難得讓皇帝覺得省心的兒子。
而且,先前才折了兩個兒子,如今皇帝膝下可用的孩子不多了。
皇帝讓秦時闕走了之后,就見大皇子來了。
因著皇帝不召見,大皇子就跪在外面,一跪就是一下午。
口口聲聲只喊一句話:“父皇,兒臣是被人蒙蔽的,兒臣冤枉啊!”
皇帝最終沒有見大皇子,但身邊的內侍監都知道,皇帝心軟了。
果然,第二日開始,那些相關的官員就跟下餃子似的,下了一大波。
但是大皇子只是被送到了皇陵,美其名曰,先帝的冥誕要到了,讓他去守著。
至于那些貪官污吏,皇帝半點沒留情。
京城之中一時人心惶惶,皇帝的心情也十分差。
他現在身邊可用的人,實在是不多了,尤其是皇子們。
這次大皇子的名聲還是會受影響,而他膝下其他的孩子,夭折的夭折,年幼的年幼。
皇帝難得有了種日落西山的感覺。
他已經不年輕了,此番雖然能將大皇子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但日后該怎么辦?
皇帝這般惆悵的時候,民間就已經亂了套。
風雅集里的書生們氣憤至極,齊聲道:“此番雖然是武將的冤屈,可是我們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今日不出頭,焉知來日不是我們自己?”
對于皇帝的處置,他們是不滿意的。
所以一群書生們在商議之后,聯合著要去求皇上,重罰那些貪官污吏。
當然,不止是風雅集。
這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書院,都上演了這一幕。
于是,等到皇帝還在試圖放過大皇子的時候,先被宮門外的書生們給震驚了。
“他們這是想要造反么?”
相較于皇帝的憤怒,朝臣們的反應就是震驚:“皇上,一定要嚴懲他們!”
抓幾個砍頭,剩下的就不敢了!
當然反對的聲音更多:“這是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嗎?皇上可是明君,你這是想害皇上的名聲!”
朝堂上爭執不休。
到了朝堂散了之后,也沒有討論出什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