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如果有后悔藥,顧清瀾一定會給自己買一顆。
自從他說了有不懂的來問他后,李鈺每天都會來。
一開始顧清瀾看李鈺還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明白對方心中的顧慮。
李鈺只是一個11歲的孩童,而他顧清瀾是名滿天下的大儒。
對方來請教問題,帶著拘謹也是能夠理解的。
而且兩人才見兩次面,自己既不是他夫子,也不是他座師,對方這樣的表現很正常。
顧清瀾便鼓勵“不用如此拘謹,做學問就是要放得下面子。”
一個月后顧清瀾就想給自己兩個嘴巴子。
要你亂說!要你亂說!
他從未見過如此勤奮刻苦的士子。
每天都要寫文章過來,不是一篇兩篇,而是每天五篇。
文章涉及四書五經,策論,有時候還有判案。
一個月他就給李鈺改了150篇文章,都可以出一本程文集了。
一開始,顧清瀾覺得李鈺的文章雖然還不錯,但也還比較稚嫩。
他也仔細改,心里為李鈺的這份刻苦而歡喜。
還想著一定要將李鈺當成典范,讓書院的其他士子看看。
什么叫著努力,什么叫刻苦。
10歲就是案首,在江南這邊不算什么稀奇。
但明明是貪玩的年紀,卻能如此苦讀,確實很了不起。
相比起書院中,士子們動不動就要文斗,顧清瀾更喜歡李鈺這種踏實寫文章的。
李鈺雖然是蜀中人,但既然入了書院,就是書院的學子。
以后有出息,書院也能享受榮譽。
這讓顧清瀾一開始批改李鈺的文章還很開心。
但很快就開心不起來了,太累了!
李鈺每天雷打不動的5篇文章,擱誰也遭不住啊。
特別是顧清瀾年紀大了,精力不如以前,改幾篇文章便累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