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日本戰國時期的名詞解釋(有這方面理解的讀者可以直接看正文):
一、足輕:下級士兵,由普通農民組成。
二、通稱與官途名:通稱類似于我們的字,官途名則是官職。比如劉備字玄德領豫州牧。以真田安房守舉例,真田是苗字(簡單理解為姓),安房守則是官職。安房是地名,守可以理解為太守。
三、官職和役職:官職是朝廷體系下的職位,役職是幕府的職位。相當于是官職和爵位,倆者不是一個體系。官職和役職高意味著身份更尊貴,不過在戰國時代,由于朝廷和幕府形同虛設,所以這些官職基本上也只剩下像征意義,更多的是一種榮譽。而且很多低級武士私下也可以自稱“某某守”,或者由主公尊許其使用某某職位(受領)。
四、知行相關:知行就是領地、封地的意思,知行越高意味著領地越大。
1、石高(貫高):領地的產出,數值越高表示收入越高,實力越強。
2、御料所:朝廷、幕府的直轄領地,類似于皇莊,由朝廷和幕府委派專人管理。地方守護和大名的直轄地一般稱為“藏入地”。但隨著朝廷和幕府形同虛設,對這些御料所的控制力已經逐漸喪失。
3、城主和城代:城主即城池的主人,一般都是重要的家臣或者享有很高知行地的家臣才有資格擔任(首先你得有屬于自己的城),一般都是世襲。而城代則是由主公任命的臨時管理者。
4、俸祿:俸祿和知行都是工資的一種體現形式。俸祿是死工資,知行是固定分紅。俸祿不能世襲,知行通常可以繼承。
五、家臣體系相關:
1、一門眾:直系親屬或者姻親關系的家臣
2、家老:一般泛指家中有重要地位的家臣
3、譜代:世世代代為同一家族效力的家臣
4、筆頭:領頭的意思,比如一門眾筆頭指的是一門眾中領頭的人。
5、侍大將:不是官職也與武士的等級無關,侍大將一般指的是可以單獨領軍作戰的武士。一旦被任命為一支軍隊的指揮官且獨立作戰,則被稱為侍大將。
6、足輕大將:不是官職,也不是武士等級。屬于部隊的組成部分,一般可以理解為一個小隊的指揮官,戰時負責領導一個小隊的武士自動成為足輕大將。
7、代官:也被叫做被官,指的是負責某一項具體工作的武士。比如城代,即負責一座城池的代官。
8、奉行:負責一個大框架下的政務,比如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的被稱為檢地奉行。而負責具體執行的機構則被稱為“奉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