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旺早已料到會有此一問,他不慌不忙地站起身,先是對張輔及眾將抱拳行禮,然后才從容開口,條理清晰地說出了早已打好的腹稿:
“大將軍,諸位將軍。末將竊以為,平倭之事,需剛柔并濟,攻心為上,攻城為下?!?/p>
“其一,正名與威嚇。我軍雖已至此,然禮不可廢。應立即派遣快船與仍在石見的鄭和鄭提督取得聯絡,互通聲氣,協調行動。同時,應派遣使者,正式前往倭國京都,宣讀陛下討伐詔書,歷數其罪:
包藏禍心,收留逆匪建文;縱容浪人,侵擾天朝藩屬朝鮮;僭越禮制,其國主竟敢妄稱‘天皇’,藐視天朝上國,罪無可赦!此舉,乃堂堂正正之師,先禮后兵?!?/p>
“其二,破膽與亂敵。使者派出后,無論倭人反應如何,我大軍應立即出動戰艦,炮擊倭國西海岸主要城市、港口,如博多、平戶、長門等。
不必急于登陸占領,以摧毀其防御設施、港口船只、以及倭人抵抗信心為首要目標。讓其知我天兵之威,不可抵擋!炮擊之下,其國內必然更加恐慌,內斗加劇,甚至可能出現主動請降者?!?/p>
“其三,分化與利用。末將觀察,倭國并非鐵板一塊,其國內諸侯(大名)林立,相互傾軋,尤其對現今幕府不滿者大有人在,如周防大內氏。
我軍可暗中派遣細作,或利用俘虜,聯絡這些對幕府不滿之大名,許以好處,令其作為內應或帶路先鋒。以倭制倭,可事半功倍!待平定倭國后,再根據其表現,另行處置。愿歸順大明者,可允其一定程度的自治,但仍需遵大明號令;冥頑不靈者,一并鏟除!”
“其四,善后與根除。待戰事大致平定,對于倭人俘虜及遺民,須加以區分利用,亦可緩解國內壓力。
其青壯男子,可盡數押解回國,發往各地礦場、邊塞服苦役,如此既可消除其反抗根基,亦可減少我大明百姓徭役之苦。至于女子。。?!?/p>
何健旺頓了頓,面不改色地說道,“可甄選其中溫順者,安排嫁予我大明境內娶妻困難之軍戶、邊民,以安其心,亦可繁衍人口。當然,此等皆乃末將淺見,一切最終還需陛下圣心獨斷,末將萬萬不敢逾越?!?/p>
何健旺這一番話,從外交正名到軍事打擊,從內部分化到戰后處理,思路清晰,手段老辣,甚至考慮到了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完全不像一個單純的武將所能提出,更像是一個深諳權術的謀國之士!
帳內一時間鴉雀無聲。
所有將領,包括大將軍張輔,都聽得目瞪口呆,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何健旺。
他們原本以為這個年輕人只是運氣好或者特別能打,沒想到其對戰略謀劃、人心把握乃至政治權術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見解!
尤其是最后關于處理俘虜和女子的建議,雖然聽起來有些冷酷,但卻無比現實和有效,直指統治和同化的核心。
張輔深吸一口氣,眼中充滿了贊賞和一絲疑惑:“何將軍真乃大才!不知何將軍在朝中任何職?本帥回朝之后,必向陛下力薦!”
何健旺心中暗笑,面上卻謙遜道:“大將軍過譽了。末將只是陛下身邊一聽用之人,執行秘密軍務而已,官職微不足道。些許淺見,能對大將軍有所助益,便是末將的福分。”
他再次巧妙地把自己的來歷推給了“陛下密旨”,堵住了張輔的深究。
張輔聞言,雖然心中好奇更甚,但也知趣地不再多問。他環視眾將:“諸位,以為何將軍之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