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滿倉開著大G,去了飛鴿收音機廠附近的大豐紡織廠。這兩個廠都在屯門靠近荃灣區(qū)的交界處,距離非常的近。
不到十分鐘,魏滿倉便出現(xiàn)在了大豐紡織廠門口。
保安遠遠地就看到了那輛獨一無二的奔馳大G,他心里清楚,這輛車在整個香港都找不出第二輛,毫無疑問,這肯定是廠老板的座駕。于是,他毫不猶豫地抬起欄桿,讓車輛順利通過。
作為大豐紡織廠的保安,他們必須牢記老板的車牌號碼,這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對老板的一種尊重和負責。
魏滿倉的車子緩緩駛?cè)肓藦S區(qū),停在了馬保國的辦公室前。他推開車門,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帶著張慧敏和魏達上了樓,不久便走進了廠長辦公室。
馬保國似乎早有預料,他坐在辦公桌后,面前擺放著一堆最近四個月廠里的相關文件。昨晚上,魏滿倉的大舅哥就找了他,說是老板回來了。
當魏滿倉推開門的那一刻,他立刻站起身來,臉上露出熱情的笑容。
“魏老板,我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老板您等來了。”馬保國迎上前去,與魏滿倉握手寒暄。
魏滿倉微笑著回應道:“馬廠長,我最近好的很。”
兩人在沙發(fā)上相對而坐,馬保國吩咐兒子馬如龍去給魏滿倉泡茶。馬如龍雖然只有十五歲,但他非常機靈,聽到父親的話后,像彈簧一樣從沙發(fā)上彈了起來,迅速端起三個杯子,快步走到茶水柜前,開始熟練地泡茶。
魏滿倉看著馬如龍忙碌的身影,笑著對馬保國說:“廠長,你這兒子可真是懂事啊。”
馬保國謙虛地笑了笑,說道:“這孩子還小,得多鍛煉鍛煉。”
待馬如龍將泡好的茶端到魏滿倉面前,馬保國便開始向他匯報這四個月來廠里的情況。
馬保國微微躬身,面帶微笑地向老板報告道:“老板,我們紡織廠最近有了一些新的進展。我們已經(jīng)成功地新建了兩棟寬敞明亮的廠房,預計下個月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道:“此外,按照您之前的指示,我們紡織廠特意劃出了一半的面積土地給摩托車廠,以支持他們建廠生產(chǎn)。”
魏滿倉若有所思地追問:“這么說來,你們的擴建工程才剛剛完成咯?”
馬保國連忙點頭應道:“沒錯,老板,正是如此。”
魏滿倉繼續(xù)問道:“那新廠房里的設備安裝情況如何呢?”
馬保國回答道:“設備安裝工作已經(jīng)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了,估計這個月底的時候,生產(chǎn)線調(diào)試完畢,就可以正式投入生產(chǎn)了。”
魏滿倉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表示對馬保國的工作進展感到認可。
這個紡織廠相對來說技術含量并不高,也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因此,當初魏滿倉只投資了八百萬來進行擴建。不僅如此,他還將大豐廠一半的土地劃撥給了新成立的摩托車廠,以期望能夠在這兩個領域都有所發(fā)展。
內(nèi)地到了八九十年代,將會迎來一個量產(chǎn)服裝的爆發(fā)期。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成衣,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裁縫量身定做的衣服。轉(zhuǎn)而向擺攤小販和新開的各種服裝店里買工廠生產(chǎn)的量產(chǎn)服裝。尤其是香港服裝,可謂是一件難求。只要說出衣服是香港進口來的,衣服就能賣個好價錢。
對于內(nèi)地人來說,香港太發(fā)達了,完全是另一個世界。香港電影也是那個時候慢慢的進入內(nèi)地。那個時候說到香港兩個字,感覺上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地方,比內(nèi)地發(fā)達幾十上百倍的地方。
七十年代的香港,GDP相當于內(nèi)地的百分之四十。豆腐大的地方比之夏國那龐大的地方,可謂是忽略不計。就這么一個地球儀上沒存在感的地方,收入?yún)s是內(nèi)地人的百倍之多。